眼科主任用两万份手写病历 建成致盲眼病数据库

01.10.2017  08:43

杨培增(中)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杨培增把自己研究葡萄膜炎30年的事比喻为“此生只追一只羊”。那源自小时候父亲给他讲的一个格言故事:非洲草原上,当狮子追逐羊群时,自始至终只追一只羊,只要看好目标,就不会轻易变换。在杨培增心里,葡萄膜炎就是这只羊,而他已经追了整整30年。

只为患者守住光明

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发于青壮年,其病因和类型多达100余种。近年来研究表明,它与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但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因其诊断和治疗非常棘手,被称为“眼科的硬骨头”。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杨培增对葡萄膜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研究到现在。

为攻克这一顽症,读博期间,杨培增几乎把自己所有时间耗在了实验室。有时,凌晨一两点他还去屠宰场取牛眼,早上8点钟又开始准时做实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杨培增团队在葡萄膜炎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发现总结出我国葡萄膜炎常见类型、特征和致盲规律,绘制出我国葡萄膜炎的临床谱系,为制定科学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所有研究,只为守住患者的光明!”虽然已经60岁,但作为眼科主任,杨培增依然坚持每周二、四上门诊。每到这两天,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患者一大早便在医院等候。由于看病人数多,杨培增在门诊看病的时间也常常延至晚上9点或10点。正是这种处处为病人着想的仁厚医德,让杨培增赢得了患者的尊重与信任。

手写病历成为珍贵数据库

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手写病历似乎已经不多见了。但杨培增不走寻常路,建立起一个由两万份手写病历组成的葡萄膜炎大数据库。

走进他的办公室,你可以看见办公桌上码得整整齐齐的病历。办公室和诊室的几个大柜子里,还有近两万份手写病历。

为啥要手写?还得写两份?

电子病历固然方便、省事,但不够完整。如果手写,我就能将患者发病的时间、症状、治疗的效果等所有内容写上去,掌握全面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杨培增说,两份手写病历,一份由病人保存,一份自己留下。

一份份积攒的病历,见证了杨培增投身葡萄膜炎临床治疗与研究的艰辛,也成了巨大的数据宝库。“从医30年,我面对各种各样的葡萄膜炎患者,是信任让我有幸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数以万计的患者,也使团队拥有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病人资源。今后,我还会将手写病历的传统继续保持下去,让这些病历成为研究葡萄膜炎的宝贵数据。”杨培增说。

扎根重庆再出发

2008年4月,杨培增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将葡萄膜炎综合诊断治疗技术带到了山城。

为何选择离开广州来到重庆?杨培增的答案只有一个:为了疾病的攻克。他解释说,葡萄膜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很多全身性免疫疾病发生时在眼部都可表现为葡萄膜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除了眼科患者外,还有其他科的患者,能够为葡萄膜炎的研究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也使研究更加深入。

对来渝近10年的杨培增而言,“重庆”二字已不再代表“异乡”。“我用4个词概括重庆,耿直、漂亮、大度、文明。”杨培增感慨地说,重庆给了自己家的温暖。此次获得2015-2016年度富民兴渝贡献奖,杨培增除了高兴激动外,也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今后我将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勇于攀登,让更多病人重见光明。

原标题:眼科主任有两万份手写病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