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者”能否守住“头顶上的安全”
图为“瞭望者”系统前端设备。(受访者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日前,重庆警方发布了2021年10件民生实事,其中“推动建立高空抛(坠)物安全协同治理机制”颇为引人注目。警方明确,将安装应用专门设施设备,对高层建筑高空抛(坠)物行为实行24小时主动抓拍、自动取证、实时报警。
这个专门设施设备,就是让高空抛物者无所遁形的2020年重庆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成果——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研发试运行的“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
“瞭望者”系统如何建立,试点成效如何,下步将如何推广,记者进行了打探。
人口稠密居民区 “瞭望者”“抓获”高空抛物者
通道中央,一根不起眼的灯杆上,安装有两个普通的长方形摄像头。
不过,仔细打量会发现,这2个摄像头跟其他安装得有些不一样——它对准的方向并非人行通道,而是上方的居民楼。
这就是“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4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九龙坡区渝洲新城小区实地打探。
由于靠近五金批发市场,小区南北通道往来行人众多,南区一侧,矗立着5栋居民楼,皆紧邻通道。就在不久前,“瞭望者”系统在这里上演了一出“抓获”高空抛物者的好戏。
3月20日中午1点过,渝洲新城5栋居民楼下,市民陈先生正站在路边等人,突然天上掉下一个锅铲来,陈先生还未来得及反应,上空陆续有石块、衣架等物体掉下来。
“啊!”掉下的石块砸中陈先生后颈处。陈先生顿时头晕耳鸣,站立不稳一屁股坐到地上。
“楼上有人扔东西砸到人了!”路边居民发现情况后,立即将陈先生扶到一旁休息,并拨打了110电话报警。
民警梁多麒赶到现场后一边查看陈先生伤势,一边询问路过居民,不过居民都没注意到东西是从哪一层楼扔出来的。
所幸的是,该栋居民楼不久前刚安装了“瞭望者”系统。回到派出所,梁多麒立即调看监控视频,视频清晰记录了这次高空抛物轨迹,锁定高空抛物者是该栋楼4楼的一住户。
“没有啊,我没乱扔东西。”第二天,当梁多麟与小区物业一道登门讯问时,高空抛物者却矢口否认。不过,当民警拿出手机,将视频和图片证据一一呈现时,该户居民立马松了口,承认说是自家3岁的孩子不懂事,趁大人不注意往窗外扔的。
所幸的是,这起高空抛物发生楼层不高,未造成受害人严重伤势。最终,在民警和物业协调下,该住户赔偿了陈先生医药费。
“感谢你们!如果没有监控系统,根本没法找到高空抛物的人。”陈先生向警方连连致谢。
这就是九龙坡区警方率先在全市安装的“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该系统集成了主动抓拍检测、自动现场取证、集中展示和实时预警的功能,能对高层建筑高空抛(坠)物行为实行24小时主动抓拍、自动取证、实时报警,从而让高空抛物者无所遁形。
“从4月1日到7日,仅7天时间就抓拍到高空抛物行为数十起,规劝10余人。”据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科技信息科副科长余行江介绍,自去年6月以来,“瞭望者”系统前端设备已在九龙坡区布设23套,抓拍并预警抛物行为347次,其中具有安全隐患的重型物体17次,警方规劝习惯性抛物人32人。
余行江还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安装了预警系统的小区,高空抛物行为正在逐渐减少。
图为“瞭望者”预警平台。(受访者供图)
“天降叉棍案”让警方萌动研发“瞭望者”
“说起这套系统的起源,就不得不说一个10多年前的案子。”余行江告诉记者,发生在九龙坡渝州新城的“天降叉棍案”,让她难以忘怀。
2008年11月24日上午11时许,市民袁女士在渝州新城一家超市出口附近摆摊,一根带金属叉头的叉棍突然从天而降,叉进她的头顶,伤及脑组织。
案发后,袁女士的家人多次去现场找寻肇事者,都空手而归。无奈之下,袁女士的家人将整栋楼的业主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宣判,除了一名业主提出新证据称其家阳台被广告牌遮挡被免责外,其余47户业主共同赔偿袁女士20万余元。
“国内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是找不到肇事者,另一方面受害人的悲惨遭遇也让人痛心。”余行江说,《民法典》对高空抛物案件中的公安职责进行了明确,让她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需要公安机关精准排查出肇事者,那么自己熟悉的视频监控管理工作可能是一个方向。”
于是,余行江在去年3月组建了一支5人攻坚团队,并经过一次次测试、调整,最终研发出了“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
“你看这,系统通过抓拍,并生成一个个红框,清晰标注出下落物体的移动轨迹。”记者在一起疑似牛奶盒高空抛物录像中看到,录像精确显示有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时间精确到秒,一个个红框连成一条线,将物体的下落轨迹清晰标注了出来,让人很容易就识别出该物体是从哪个窗口抛出的。
余行江告诉记者,该套系统可以对楼体立面进行不间断检测,抓拍检测率可达98%以上。小至烟头、矿泉水瓶盖、纸巾、塑料袋等,重如快递外包装、石块、剪刀,甚至居民浇花时泼溅的水都可实时抓拍。
前端抓拍到高空抛物行为后,系统自动固定下视频和图片证据,并在预警平台上生成预警信息。小区物业和当地派出所,会对预警信息进行筛选,对情节严重的则上门进行教育,如果造成损害的,还能当作证据依法要求其赔偿。
那么,摄像头正对居民楼,是否会带来侵犯公民隐私的问题呢?余行江告诉记者:“其实并没有。”
“在前期研发时我们就考虑过这一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余行江说,在安装时,他们特意选择了距离高层建筑较近的平街区域,并通过调整摄像头的照射范围、角度,让摄像头仰角较高,只会拍摄到建筑外墙,并不会拍摄到居民家中的情况。“就像一个人站在楼下往楼上看一样,只能看到阳台和楼栋外墙面,看不到居民家中。同时,拍摄的数据保存在公安警务云平台上,也有效杜绝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这套系统我们命名为预警而非抓拍。”余行江说,结合事件发生地点、所属区域,系统还会自动分析点位发生频次、高发时间段、抛物类型等,通过大数据形成风险预警,帮助民警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对高空抛物严重的区域加大宣传力度等,强力震慑抛物陋习,从而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让“瞭望者”充分发挥预警作用 还需社会协同治理
“该套设备成本约在8000-12000元之间,并不算特别昂贵,适合大面积安装。”余行江介绍,前期试点主要是公安机关投入资金进行安装的,可如果需要大面积安装的话,还需要引入更多资金来源,例如政法部门、住建部门、楼盘开发商或者小区物业等。
按照10件民生实事安排部署,公安机关将争取相关职能部门支持,推动建立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单位多方联动的高空抛(坠)物安全协同治理机制,依托智能安防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等系统平台和工程建设,6月底前在九龙坡区、渝中区、两江新区等地开展试点,12月底前,在各区县推广应用该系统。
“为了更好发挥‘瞭望者’预警作用,我们希望小区、社区等多方综治力量参与,一方面加大宣传,一方面加强劝诫,从而有效降低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数。”余行江说,由于警力有限,民警无法做到对每一起高空抛物行为都进行上门劝诫,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记者还获悉,“瞭望者”系统已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在推进全国高空抛物治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其技术创新和治理模式得到外地政法机关、综治部门、社会单位、物业小区的认可借鉴,深圳住建局、南昌公安、云南禄丰公安等已整体引入“瞭望者”系统。
重庆日报记者 周松
原标题:“瞭望者”能否守住“头顶上的安全”记者探秘重庆警方“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