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研发出双保护柔性防船撞装置 桥梁有了"护膝"
研发人员正在安装新型双保护柔性防船撞装置模型。 记者 梅垠 摄
桥梁“穿”上柔性防撞“护膝”,一旦遭遇船舶撞击,受到的损伤将大幅减小。6月17日,记者从市科委获悉,由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自主研发的“双保护柔性防船撞装置”,即将在市内外的5座桥梁上率先应用。
桥梁遭到船舶撞击的情况并不罕见。重庆交科院桥梁分院桥梁研发中心主任耿波介绍,目前,全国仅有3%-5%的桥梁安装有防船撞装置,由于材料选择有限,这些装置很多都采用钢材为原料,而他们研发的新型防船撞装置则首次将一种高弹性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应用于桥梁防船撞领域。
据了解,该装置的设计借鉴了中国太极拳中“四两拨千斤”的理念。当船舶偏航撞向桥墩时,该装置不会让其撞击产生的冲击波直接传到桥墩,而是在诸多柔性部件的共同作用下,让船舶有时间和空间转向,再利用水流的升力作用将船舶推离桥墩,使船舶沿装置外侧滑走,起到对桥梁和船舶的双保护作用。
耿波介绍,该装置共有自浮式柔性防撞套箱、固定式柔性防撞护舷和固定式柔性防撞护板三种类型,均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柔性较好、缓冲吸能效率更高。经测试,至少能折减40%的船舶撞击力,而钢材装置仅能折减10%-20%的船舶撞击力。相比采用钢材、橡胶等传统材料的防船撞装置来说,该装置的使用寿命能提高2-3倍,免维护使用寿命至少在25年以上。
“由于这种装置采用模块式设计与安装,也就像搭积木一样由众多块状部件拼装而成,大大提高生产及施工效率,而且如果遭到船舶撞击受损或正常磨损,哪块坏了就拆卸哪块进行更换,维护很方便。”耿波说。
此外,不同类型的装置还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自浮式柔性防撞套箱,除防撞功能外,它还能随着河流水位的变化而自动改变其防护高度,哪怕在局部受损后仍可随水位变化而浮动,继续发挥保护作用,尤其适合水位落差大、汛期流速急的山区河流上的桥梁。位于水位落差较小的河流上的桥梁,则可采用其他两类装置。
据悉,围绕上述防船撞装置,他们已申请了10余项专利,包括3项发明专利。目前,他们准备在重庆、福建、广东等地的5座桥梁上率先进行产品应用。(首席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