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研究我市“十三五”时期社会事业发展工作
9月13日,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重庆市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汇报,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全市“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基本建设成为教育强市、文化强市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社会事业整体发展充满活力,全市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共建共享水平,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更美好。
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不懈落实“五个坚持”原则,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突出问题,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补短板。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健全与五大功能区域功能导向、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公共服务统筹规划和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公共服务资源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辐射覆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引导都市功能核心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有序疏解、辐射带动,着力提升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公共服务功能,科学布局和有序调整提升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落实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信息化、法治化水平。要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改革的办法和开放的思路,更多地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创新和完善社会事业建设、管理、运行模式。
会议听取了《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的汇报。《规划》包括筑牢绿色生态本底,建成民俗文化生态旅游长廊、特色资源绿色加工长廊、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示范长廊等重点任务。会议指出,建设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走廊是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要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守绿色本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引领,紧扣功能定位,结合脱贫攻坚,进一步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上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推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序推进人口转移。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特色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关键举措,着力在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特色资源加工、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等方面下大功夫,强化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加强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要紧扣脱贫攻坚,推动共享发展。健全产业发展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特色产业链更多向贫困村、贫困户延伸,切实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和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区县城做强做优,增强其对县域经济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要加快互联互通,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联动发展。
会议听取了《关于用好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汇报。会议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用好用活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要坚守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底线,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创新实践,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区县各部门要强化责任,严格执行政策,推动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