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这块碑,是大渡口区发现的唯一见证义渡历史的实物!

25.06.2020  10:15

义渡会碑由大渡口区博物馆馆藏并展出

济米义渡会碑发现于大渡口区跳磴镇跳磴村,为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立。碑文正楷阴刻竖书,保存完好,无书者姓名,无边框。碑额横题“济米义渡会碑记”。碑文记载当时跳蹬场乡绅等人捐资购置田业,兴办龟亭溪义渡,救济购米,雇人推渡的事迹。

大渡口义渡起源

重庆地处两江环绕的半岛之上,要到江北、南岸等地方就得过江。如今两江之上大桥众多,出行方便,在没有桥之前,主要靠船摆渡过河。重庆两江沿岸溪河众多,也诞生了不少渡口码头。

史料记载表明,位于马桑溪大桥北桥头的大渡口是周边县邑甚至外省商人来此交易的重要交通和物资集散地,属沿江数十里各渡口之首,“大渡口”得名并沿袭至今。繁华离不开人,往返两岸者中穷人不少。如何让穷人安全有序过江便成为一个问题。

在马桑溪老街原址上复建的义渡古镇

大渡口区义渡码头

义渡码头拴纤绳的柱洞与纤绳磨痕

义渡会便应运而生,为了解决船工的收入问题,民间乡绅、慈善或者说官民联合筹资购置船舶、雇请船工摆渡,按时、按航线,过河之人不用给付过河船钱的渡口。但是行人随带的货物,按规定是要另计价收取费用的。

民国版《巴县志·自治》记载,巴县(重庆)境内共有10处义渡,位于大渡口区域内就占了3个,时间跨度从乾隆年间至民国十二年,即200多年。

巴县志

会碑见证义渡

1904年,巴县跳磴场第八保刘义顺等首士捐银千余两,购房一间,田一契,每年将所收田租房租买米,为老百姓分发米粮,涨水时雇人在龟亭溪边推船送邑民过江,分文不取,此为“济米义渡”。

济米义渡会碑是大渡口区起源发展的实物见证,记载着清代晚期大渡口地区的义渡历史。反映出义渡文化发展历程和乡村社会风俗,弘扬了巴渝人民疏财仗义的传统美德。

博物馆内展出的义渡会碑

博物馆内的“义渡场景”复原

原标题:文物故事|这件“镇馆之宝”,是大渡口区发现的唯一见证义渡历史的实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