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法院四项措施助推人民陪审员走向精细化管理

07.01.2015  20:34
  一是引进人才提升陪审质量。北碚法院邀请西南大学法学院每年派出2-5名青年教师到法院进行挂职锻炼,法院按照相关程序提请区人大常委会任命挂职人员为人民陪审员。至今为止,西南大学法学院已有10名教师在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2014年1至9月,陪审员先后参审疑难复杂及较新类型案件12件,并在陪审过程中发挥了专业理论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论人才的引进,提升了法院的陪审质量。

  二是实施分类分片随机抽取陪审模式。根据陪审员的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情况,将88人的陪审员队伍分解为6个陪审小组,如将社区干部和群众工作经验、调解经验丰富的陪审员分到一个小组,以家庭婚姻继承纠纷为主的民一庭在需要陪审员时则在该组随机抽取,如此则确保了陪审员陪审的范围更加精确,陪审的优势也得以完全展现。另外,针对派出法庭距离较远、陪审不便的问题,法院选出12名距离法庭较近的陪审员分成两个小组,通过随机抽取担任派出法庭陪审员,既节约了陪审时间,又提搞了陪审效率。

  三是激发陪审员的陪审积极性。法院提高了陪审员履职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天30元调整为每半天50元、全天100元,并对陪审员参加培训、出席会议等情况也给予适当补贴,解决了陪审员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同时,法院还通过外网、官方微博、《北碚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先后发表宣传人民陪审员工作业绩和先进事例的文章30余篇,激发了他们的职业神圣感和荣誉感,极大提高了陪审员履职的积极性。

  四是探索陪审员数据化动态化管理。规定《陪审员履职补贴报批表》统一由政治处按月发放,通过规范陪审员每月的补贴报批,及时登记掌握每一名陪审员当月的陪审案件类型、数量及质量等情况,为每一名人民陪审员建立动态管理的人事档案和数据库。截至目前,法院建立陪审员档案88份,后备人员档案15份,记录数据2092条,及时掌握了陪审员的参审情况、履职能力和庭审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行评定考核,并将评定结果上报区人大常委,对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对考核不称职的人员提请免除职务,从而实现对人民陪审员数据化动态化管理。 来源:北碚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