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背后的监测故事

03.06.2020  18:01

新华网消息,2019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6天,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为了得出这些数据,每一位生态环境监测人都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与努力,他们默默无闻地在各个采样点奔波,一次一次的实验分析,只为守护碧水蓝天。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室的李鹏(右)是一位生态环境监测人。“环境监测能为环境管理提供‘真、准、全’的第一手原始数据,它是我们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以及实施环境管理及决策的一个基本依据。”李鹏说。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每一次采样前,他们都要制定监测方案并做好监测前的工作,监测仪器、采样辅助设施(如三脚架、电源等)、安全措施、交通运输安排等等都要准备充分。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有人说我们是‘屋顶侠’,因为要攀烟囱、爬房顶,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有人说我们是‘吸尘器’,因为要经常在高温锅炉边作业,了解企业排污状况。”李鹏说,从2005年入职以来,他几乎走遍了重庆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区。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在李鹏的同事许正波看来,爬烟囱对于空气采样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按照每年爬300根烟囱、平均高度20米来计算,他们现场监测室的工作人员一年攀爬的累积高度相当于大半个珠穆朗玛峰。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爬上烟囱后,采样更是一门技术活。开箱,取仪器,将烟囱上的小口子(监测采样孔)打开,放入采样枪,认真观察仪器设备相关参数,采样完成后戴上厚厚的隔热手套取出采样枪,将采集到的样本小心装好,如此反复多次,以保证数值尽量准确客观。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采样枪的表面最高温度能达到170℃左右,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烫伤。所以,必须非常谨慎。”许正波说。开始作业后不到5分钟,许正波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新华网 向进 摄 陈雨 文

和许正波不同,熊莉萍(左)采样时,不用担心被高温灼伤,但也常常汗流浃背。她的工作是水质采样,她每天要和同事抬着采样设备爬坡下坎、翻山越岭。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水是很好的监测样本,通过监测水体,可以知道这个地方是否存在环境污染,以便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熊莉萍说。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达到采样点,熊莉萍需要和同事一起对采样设备再次进行检查。在这之前,他们需要确定采样点位、制动采样方案,还要准备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此外,还要携带相应的水质采样原始记录表格。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开始采样前,为了确保信息无误,熊莉萍和同事代娟(左)还要对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项目、频次等内容再次进行核实。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虽然已经做了五年环境监测了,但是每次采样时,代娟都会像第一次一样一丝不苟。“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但是,如果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禁止预先用水样冲洗,应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代娟说,采样时还要避免剧烈搅动水体,并时刻注意水面是否有杂物、垃圾等。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采样完成后,她们认真贴好标签,并填写《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的内容,同时还要做好采样情况(采样时间、样品份数、检测项目)、采样点位、样品描述等信息的记录。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回到单位,采集的样本被立即送到实验室。“实验室分析是个细活儿,要求样品的分析数据必须准确,所以必须细致严谨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实验室分析员孙静说。新华网彭博 摄 陈雨 文

2019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6天,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15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在这些成绩后面,有着每一位生态环境监测人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他们默默无闻地在各个采样点奔波,重复着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爬高涉水”,只为了守护家园、守护青山、守护这片碧水蓝天。新华网  彭博 摄 陈雨 文

原标题:碧水蓝天背后的监测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