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新添旅游打卡地 百年前“窑货挑夫”重现古镇

10.07.2019  17:52

△《窑货与挑夫》铜像雕塑

磁器口古镇曾因转运瓷器而闻名。百年前,这里常有挑夫担着窑货上下码头。时过境迁,这一景象已不复存在。不过,随着《磁器口窑货与挑夫》铸铜雕塑于7月10日的正式落成,百年前的“窑货挑夫”重现古镇,游客到磁器口游玩又多了一处打卡地。

坐标位于重庆记忆博物馆旁

《磁器口窑货与挑夫》竖立在磁器口古镇后山上的重庆记忆博物馆旁。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雕塑由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何跃设计制作,整座雕塑高1.85米、宽2.15米、厚1米,材质为铸铜,重达800公斤。

△雕塑作者何跃

何跃介绍,作品将清朝挑夫挑着窑货爬坡上坎的动作瞬间“凝固”下来,以写实的手法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早在清朝初年,当时的磁器口的镇名叫“龙隐镇”,此地盛产瓷器,又因地处嘉陵江岸一个山坡之上,窑货的搬运全靠肩挑背扛的挑夫,挑夫们爬坡上坎将瓷器运转到岸边的船上。这里,陶瓷生产和销售兴盛,其它的商贸也十分兴旺。商人们为了更好记住镇名,就把当时的“龙隐镇”改叫“磁器口”。“”与“”音通且寓意相同。

△市民欣赏《窑货与挑夫》雕塑作品

何跃说,如今,通过这座雕塑,人们能从挑夫劳作的姿态,以及他面部焕发出来的神韵,感知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巴渝人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光荣传统。这座雕塑填补了磁器口没有陶瓷文化标识的空白,是佐证古镇镇名由来最具有说服力的证物。

创作灵感源于磁器口情缘

据了解,这件作品是继“磁器口更夫”、“磁器口故事”后,何跃第三件原创作品落户磁器口古镇。

何跃说,“我和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结缘15年了,从第一件作品的构思,到今天的‘磁器口窑货与挑夫' 铜像的揭幕跨度长达15年。巴渝文化和磁器口地域文化共融共生,是我这三件作品的同一主题。”

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离不开赋予作品灵魂的肥沃土壤。对磁器口古镇的深厚情缘,支撑着何跃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是他持续15年创作的动力源泉。

磁器口和我之间有着很深的缘分。在我就读六十九中学学习绘画时,就常常带上画夹跨过马路来到磁器口古镇的大街小巷写生拍照、画街景,也速写人物,还喜欢在茶馆听老人讲述磁器口没有写在书上的那些故事……”何跃说,希望自己能为磁器口陶瓷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捐赠仪式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李析力 李晟 实习生 龙茜卓 摄影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