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调解员黄大妈的“三颗心”
黄大妈(右一)正在开导居民。 记者 左黎韵 摄
近日,在大渡口区茄子溪街道,67岁的社区居民张长荣拎着水果,又一次来到“黄大妈调解工作室”看望黄德蓉。
今年62岁,已有30多年党龄的黄德蓉,曾是茄子溪街道伏牛溪社区书记。2010年,她退休后被返聘回街道从事调解工作。这些年,她凭借“三颗心”帮助社区化解了许多矛盾,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黄大妈”。
张长荣与黄德蓉相识近20年。1997年,48岁的张长荣下岗后,妻子与他协议离婚。遭遇失业、离婚双重打击,张长荣曾一度陷入绝望之中。
时任伏牛溪社区书记的黄德蓉是社区民事调解小组组长,当得知张长荣的境况后,黄德蓉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第一次到张长荣家中,眼前的情景让黄德蓉至今难忘。张长荣呆呆地坐在餐桌旁,对调解员的到来漠不关心。“调解对象对调解员不够信任,甚至认为调解员多管闲事是常有的事,作为调解员首先要有耐心。”黄德蓉告诉记者。
此后,黄德蓉经常到张长荣家中探访。得知张长荣经济困难,没钱为女儿缴纳学费后,她一连跑了四、五个部门,终于为父女俩申请到每人每月380元的低保补助。2014年,张长荣的女儿考上中专,黄德蓉又为她申请了每学期500元的助学金。
去年,茄子溪街道成立“黄大妈调解工作室”,黄德蓉除了调解居民矛盾外,还会抽空到各社区服务点巡查,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
一次,一位居民带着80多岁的丈母娘来社区录指纹。望着座椅上一脸愁容的老人,黄德蓉怀疑这位女婿对丈母娘不太孝顺。果然,交谈中,黄德蓉得知,老人的女儿已经去世,她的工资、房产证都由女婿掌管,但女婿对她并不关心,这让老人很没安全感。
黄德蓉调解了老人和女婿间的矛盾,临走时,老人紧紧握住黄德蓉的手,虽然吐字不清,但还是反复说着“谢谢”。
在同事眼中,黄德蓉有一双“火眼金睛”,总是能透过别人的言行举止,看出常人不能看出的问题来。但在黄德蓉看来,这些都源于她的细心。几十年的基层调解工作,让她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领。
位于茄子溪街道的伏牛溪社区属于典型的老旧社区,社区环境陈旧,邻里矛盾突出。今年4月,相邻的两栋楼里的居民因为跳广场舞而起了争执,都抱怨对方吵闹。
听说此事后,黄德蓉找到两栋居民楼的居民劝解:“大家都是邻居,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非要吵吵闹闹。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为跳舞的事伤了和气,值吗?”黄德蓉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悦诚服。
随后,黄德蓉又四处奔波,办齐了各种手续。今年6月,居民们终于多了处跳舞场地,再也不用互相抱怨了。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调节居民纠纷时,要时刻具备一颗公正心,才能以理服人。”黄德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