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五项措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大力建设寄宿制中小学。 投资1个多亿,新建凤凰中学寄宿制初中;投资近亿元完善寄宿制中学设施设备,新建塑胶动场16片;投入资金173万元,按标准化学校要求新建隘口镇岑龙寄宿制小学。 二是竭力保留村完小。 坚持“不拆并村小,保证留守儿童就近入学”原则,在全县85个贫困村范围内保留村小35所,并为其中的27所村小新建校舍7797平方米。
二、增强关爱力度,解留守儿童之“难”
近三年来,先后为35所贫困村小的贫困学生发放衣物、学习用品等21000余件(套),发放爱心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殊关照,通过免学杂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留守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提升教育质量,启留守儿童之“智”
通过多条举措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县教委组织城区、乡镇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组织280名村小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组织开展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切实开展紧缺学科教师的“走教”工作;目前,我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四、切实沟通疏导,暖留守儿童之“心”
一是设置心理辅导室。 每校配置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其不良情绪,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是加强交流与沟通。 利用电话、家访等方式,及时与家长、孩子沟通,指导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孩子沟通,切实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
五、健全工作机制,尽关爱工作之“责”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统计和信息报送制度。 要求各校建立详细准确的电子档案,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 二是 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帮扶教师。帮扶教师定期向监护人反馈留守儿童在校的情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是建立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制度。 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富有亲情的关爱活动,促进关爱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研讨、交流制度。 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交流经验、探索新路,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来源:秀山县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