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扎实抓好中小学课程改革

11.04.2017  22:32

 

一是推进课程“三化”建设。 按照“教委宏观统筹指挥、专家咨询团全程介入、进修校项目牵头、实验校深入试点”工作模式,建立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为补充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依托教师进修校和骨干实验校,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教材内容的序列化与重组,实现教学内容与结构的优化,建成2-4所市级课程基地校;提高校本课程精品化水平,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市级精品校本课程10-15门;依托专家顾问团和特色教师,加快社团活动课程化进程,凸显社团活动的课程特征,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社团活动课程,助推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

二是实施课改“三建”工作。 采取“校情分析,分层选点”办法,遴选全县12所学校作为“秀山县基础教育课改推进校”(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6所)。在小学精选民族特色、书法体艺6-8门课程,中学精选8-10门课程,通过专家指导、资源整合、学科优化、队伍建设、成果包装,打造成精品课程,引领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提高县域课程建设水平。树立“教与学关系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开展教学关系建设行动,研制课改合格课评价标准,在全县中小学分类、分步、分年级、分学科推进课改合格课建设,用多种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课改合格课的考核,优化课堂生态。

三是开展课改“三力”建设。 强化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领导团队建设,科学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开展“教学管理团队课程领导力专项培训”“校级干部话课改”“教务主任说课改”等活动,并有效督查课程执行质量,客观评价课程实施效果,保障和推动学校课改全面、协调、科学发展。引进骨干教师补足教研队伍短板,加大教研员业务培训力度,拓宽专业成长通道,激发全面深化课改背景下教研指导队伍专业智慧和活力,推行“教研员课改示范课”,提高教研员课堂教学、课程整合、教材开发的指导水平,强化“下沉式”教研要求。深入推进教师课程标准再学习,引导教师建构符合课改精神的课程文本理解体系;培养和提升教师二次开发教材能力,引导教师因材施教;促进教师变革教与学关系,优化学习指导策略,广泛开展“骨干教师每月示范课”“普通教师每期合格课”行动,形成关注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