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聚焦“三保障”推动扶贫脱贫攻坚工作
去年以来,秀山县聚焦“三保障”工作目标,统筹推进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建设,实现了100%踏上义教门、100%住上幸福房、100%看上廉价医。
一、夯牢义务教育基石。按照“有地方读书、有教师教书、有能力读书”要求,通过改善教学条件、配强师资队伍、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发展。一是改善教学条件。以改善教学和居住条件为目标,投入10亿元,采取土地出让、税费减缴免缴等方式,新(改)建县高级中学、职教中心、秀山一中、凤凰中学等8所城区中小学,增加城区校舍面积20万平方米、教室400间、学位1.8万个;投资2.6亿元,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7个项目,改(扩)建项目166个,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325万元,建设标准实验室、“六大功能室”346间,配置“班班通”794套,装备图书53万册,全县“数字图书馆”开通率100%。目前,小学毕业生升初中99.65%,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教育82.5%。二是配强师资队伍。采取招考、轮岗、走教、支教、定向培养“五个一批”配强师资力量,公开招考131人、轮岗交流350人、走教6人、定向培养农村全科教师和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62人;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全县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99.45%、99.87%。三是健全贫困资助体系。健全落实“贷、奖、助、补、减、免”助学体系,继续落实贫困户子女高等教育阶段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为3095名学生发放贷款2091.8万元;严格落实学前、小学、初中、中职、高中助学、免学费和住宿补贴政策,为49590名学生发放补贴3859.82万元。
二、织牢医疗兜底网。以国家、市级现有政策为依托,在基本医疗救助全覆盖的基础上,采取健全医疗帮扶机制、完善医疗配套政策措施,不断织密织牢医疗保障网格。一是落实基本医疗救助。积极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职工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体系,职工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95%,2015年大病保险报销2958人818万元。健全低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和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医疗救助体系,将10232名正患重病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帮助4.8万人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临时救助普通疾病患者8081人次790万元、重特大疾病患者410人次223.5万元。二是出台医疗救助新策。针对重大疾病、慢性病住不了院、报不了账造成家庭贫困群众,出台《农村贫困户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县财政整合1000万元设立贫困医疗救助资金,按照“一级医疗机构(乡镇)80%、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0%,年最高支付限额5000元”标准,补助16类疾病致贫和返贫群众,解决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看病难。三是建立医疗人员帮扶机制。建立贫困户健康长效关怀机制,采取“请进来就诊+入户送诊”的方式,定期定人关怀帮扶因病致贫返贫建卡贫困户。依托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家门诊站点27个,村居干部定时把辖区贫困户请进来就诊。依托335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管理”服务原则,采取“1+X”帮扶模式,结对帮扶44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定期“入户送诊”,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测量血压、检查血糖等医疗服务。
三、扣牢住房保障链条。通过高山生态移民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公租房建设措施,让8112户贫困户住上幸福房。一是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累计投入4.3亿元,启动79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建成58个安置点,分别按5000元、1万元和1.8万元标准,差异化补助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户、建卡贫困户和深度贫困户。目前已完成搬迁35800人。二是宜居环境改造。县财政整合1000万元设立农村危旧房改造专项资金,由县城县建委牵头,乡镇(街道)党委具体负责实施,对436户长期居住在主体存在安全隐患、室内环境较差且为唯一住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实施人居环境改造。三是建好公租房。累计投入2.18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3264套,采取申请、审核、分配、复核、租赁、退出“六步法”配租1923户,发放租赁补贴337.9万元,应保尽保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