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15种食物不能空腹? 除酒外适量没问题
商报记者 刘真
近日,微博上一则《养生:不能空腹吃的15种食物,你是否了解》的帖子,引发诸多网友热议。原来,文中称茶类、酸奶、糖类、大蒜等,若空腹吃,会引起胃痉挛、绞痛等症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对此,某健康科技公司营养师、国家高级营养师、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员张拯表示,文中介绍的15种食物并非每项都不适合空腹吃,在营养上更多讲究的是均衡性。除了必须要避免空腹喝酒这一项外,其他的食物只要适量,问题都不大。
冷饮
传言:空腹状态下暴饮各种冷冻食品,会刺激胃肠发生挛缩,久之将导致各种酶促化学反应失调,诱发肠胃疾病。
解答:对。空腹喝大量冷饮会对肠胃造成较强烈的刺激,最重要的是冷饮含有很高的能量,会引起肥胖、“三高”等问题。
熟白薯
传言:熟白薯中含有单宁和胶质,会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引起烧心等不适感。
解答:错。煮熟的白薯适量食用,不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推荐食用1~2个小白薯为宜,因为适量食用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等作用。多吃就容易出现腹胀、烧心、打嗝、泛酸、排气等不适感。
橘子和山楂
传言:两种食物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食用,会使胃酸猛增,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胀、嗳气、吐酸水。
解答:对。一般这种比较酸的食物,都不建议空腹时大量食用,会对胃部产生一些不适。
茶叶
传言:空腹饮茶能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还会引起“茶醉”,表现为心慌、头晕、头痛、乏力、站立不稳等。
解答:错。茶叶泡水后出来的物质很少,只要不是喝浓茶,问题都不大。
酸奶
传言:空腹饮用酸奶,会使酸奶的保健作用减弱;而饭后两小时或睡前喝,既有滋补保健、促进消化作用,又有排气通便的作用。
解答:错。空腹喝酸奶,并不影响酸奶的保健作用,酸奶的保健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蛋白质,且补充人体钙质。因此,在空腹时喝酸奶,并不受影响。且从营养角度来看,也没有限定酸奶的食用时间。不过应尽量避免饭前和睡前食用,因为酸奶是低温,若在饭前食用酸奶,会刺激胃部,影响食欲。而睡前最好不要吃东西,是因为胃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休息,会损伤胃黏膜,而酸奶的低温,就会刺激到损伤点。
黑枣
传言:黑枣含有大量果胶和鞣酸,这些成分与胃酸结合,同样会在胃内结成硬块。
解答:对。适量的吃一点即可,且不可贪多。
糖类
传言:糖是一种极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空腹大量吃糖,人体短时间内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值,使血液中的血糖骤然升高导致眼疾发生。而且糖属酸性食品,空腹吃糖还会破坏机体内的酸碱平衡和各种微生物的平衡,对健康不利。
解答: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空腹吃糖的确很危险。但对于正常人而言,空腹适量吃一点糖,可补充身体能量。特别是低血糖人群,必要时完全可以救命,但切记不可多吃。
此外,食物的酸碱性是由食物的灰分(600℃左右烘干后剩下的)中离子成分决定,与身体的酸碱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吃糖不会影响我们体内的酸碱平衡。
大蒜
传言:生大蒜含有强烈辛辣味的大蒜素,空腹食蒜,会对胃黏膜、肠壁造成强烈的刺激,引起胃肠痉挛、绞痛。
解答:对。空腹吃生大蒜会产生一定的刺激。若量少的话,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胃肠道消化有炎症的人群,一定不要空腹吃大蒜。
香蕉
传言:香蕉中有较多的镁元素,空腹吃香蕉会使人体中的镁骤然升高而破坏人体血液中的镁钙平衡,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解答:错。香蕉的镁元素在水果中含量并不高,若要说镁元素最高的水果,应该是桑葚(干)。因此,空腹吃香蕉,控制在1~2根,皇帝蕉控制在3~4根,都没问题。因为镁的吸收会受到很多制约,如:钙、磷、维生素D等,不是简单看镁含量来决定。
西红柿和柿子
传言:两者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上述物质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成胃结石。
解答:错。这两者完全可适量吃一些。因为单宁和果胶在很多食物中都含有,并非吃了西红柿和柿子就会形成胃结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挑选柿子必须是熟透了的软柿子,不可挑半生不熟的,且空腹吃只能控制在1~2个。
白酒
传言:空腹饮酒会刺激胃黏膜,久之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另外,人在空腹时血糖低,此时饮酒,人体很快就会出现低血糖,脑组织会因缺乏葡萄糖的供应而发生功能性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及饥饿感,严重者会发生低血糖昏迷。
解答:对。建议在喝酒前先喝点牛奶(或酸奶)再吃点其他食物,这样既可以保护胃黏膜,也可延缓酒精在体内的吸收。
牛奶和豆浆
传言:这两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正确的饮用方法是餐后两小时再喝,或睡前喝均可。
解答:错。蛋白质的确是身体里一项重要的能源物质,但根据身体里供能的顺序排列,从高到低来看,应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由此可见,若我们的身体启用蛋白质供能,说明已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身体里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基本上已消耗殆尽了。
选稿编辑:张应梅
链接: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5-03/13/c_1114623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