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第6版)基于资源稀缺性视角 探索税收现代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营改增”政策不断扩围,纳税人数量日益增多,税源分布日益广泛,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也呈多样化、多元化和集团化发展趋势。以重庆市南岸区国税局为例,2006年~2014年,纳税人数量从4789户增长到28880户,提高了5.03倍;分布行业从13大类41个行业拓展到17大类62个行业,提高了0.51倍;税收收入从10.08亿元上升到53.13亿元,提高了4.27倍。然而,税收管理资源总量却没有同步增加,税收管理资源稀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旨在分析如何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和创新思维方式,用好税收管理资源,不断推进基层税收现代化建设。
税收管理资源分析
(一)人力资源方面。
1.人力资源总量不能适应税收征管需要自2006年以来,南岸区国税局税务人员一直保持在165人。但人均管户从2006年的29户增长到2014年的177户,提高了5.1倍。
2.人力资源结构和配置不能适应税收征管需要
一是税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该局税务人员平均年龄43.87岁,年龄结构呈哑铃型,30岁~45岁年龄段的税务人员偏少。二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30岁以下的税务人员集中在办税服务厅和局机关各科室,45岁以上的税务人员集中在税务所。
3.人力资源质量不能适应税收征管需要一是全局财会专业毕业的税务人员仅占13%,整体业务水平不高。二是全局分别有6个具备“三师”资格和信息技术资格的税务人员,均占全体税务人员的3.84%,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三是六成以上的青年税务人员没有从事过税源管理和风险应对工作,后备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二)信息资源方面。1.基础信息质量不高
纳税人地址等基础信息,以及财务报表等征管信息缺失或不准确,造成税企沟通渠道不畅通,以及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数据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缺乏有效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不能充分获取和利用外部涉税数据,外部信息安全问题也没有建立制度予以保障。
3.信息技术支撑相对薄弱
缺乏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加工、批处理应用的技术工具,涉税数据加工和分析主要依靠人力。
(三)物质资源方面。
一是教育培训方式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培训,教育培训投入成效不明显。二是现有的经费管理等制度规定,制约了外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利用。
税收征管改革探索
为解决税收管理资源稀缺问题、满足税收现代化建设需求,该局2015年初启动以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税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出“让税务人员快乐工作,让纳税人幸福纳税”的理念,力求通过优化、整合资源,提高征管水平和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一)调整组织机构职能。
一是推动税源管理由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成立了3个日常管理税务所,将非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管理事项,按类别划分到不同的税务所和岗位。税收管理员不再对管户的所有涉税事项“大包干”,而是专注地完成自己岗位对应的事项。二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岗位匹配机制。岗位调整前,收集每一名税务人员的需求。该局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结合税务人员自身特点和工作需求进行岗位调整。三是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成立了风险管理科和3个风险应对税务所,实现了风险管理和风险应对专业化。四是强化办税服务厅前台职能,将办税服务厅建设成连通纳税人与局机关、税务所之间的桥梁。目前,前台可受理135项涉税事项,占全部涉税事项的97.8%,其中可当场办结涉税事项90项,占比达65.2%。
(二)充分利用涉税数据。
一是重视基础数据采集质量。对300余条疑点数据进行清理,补录1200余户纳税人财务报表信息等,增强基础数据的完整性,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度。二是拓展信息资源获取渠道。积极主动地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例如地税营业税申报数据与国税企业所得税申报数据进行差异分析,查补企业所得税520万元。三是依托数据管理平台及风险管理系统,对采集的涉税数据按不同要求分析、加工和使用。
(三)拓展纳税服务方式。
一是建立纳税人学堂,每月举办一次新办纳税人辅导会,每周举办一次纳税人答疑会,为纳税人解读政策、辅导业务和解答问题。2015年,已累计开展新办纳税人培训10次,1000余户新办纳税人参加了培训。二是开通税企互动交流QQ平台,税务人员在线解答纳税人疑问。通过合理配置纳税服务资源,纳税人满意度明显提升。2015年,该局代表重庆市国税局系统参加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活动,纳税人满意度名列全国第四位。
(四)创新风险管理方式。
该局对纳税人的涉税风险实行分级分类应对,做到凡有风险疑点必有信息反馈。一是对中低风险纳税人采取“信函评估”等非接触式方式,将涉税疑点告知纳税人,由纳税人自行排查,限时向税务机关书面反馈,并承担法律责任。2015年,共发出信函评估335户,收到310户信息反馈,查补税款1723万元。这样做,税务机关投入少、收效大,同时深受纳税人好评。二是对高风险纳税人开展实地核查,全面核查纳税人风险。2015年,共开展实地核查156户,查补税款3342万元。
进一步解决税收管理资源稀缺问题
南岸区国税局通过优化组织结构、转变工作职能和创新工作方式,资源稀缺性矛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推进税收现代化的要求下,基层税务机关如何进一步解决税收管理资源稀缺的问题,笔者有几点建议:
(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1.点燃税务人员干事创业激情,满足税务人员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让税务人员快乐工作。一是鼓励创新,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充分盘活税收管理资源。二是以人为本,搭建展示平台,充分激发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分类别的专业化人才库,完善专业化人才评价体系。一是建立所得税、风险管理、纳税服务等类别的专业人才库,在全局范围内培养和储备人才。二是健全标准化人才测评体系,为人才选拔、干部晋升、岗位设置等提供参考。
3.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教育培训的实效。一是明确培训对象,完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需求,分类开展个性化培训。二是选派青年税务人员、业务能手等,到税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实习、观摩,参与、了解财务和审计等相关工作,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4.抽调业务骨干、引入外部力量,打造风险应对专家团队。组建包括业务骨干及第三方机构专业人才在内的风险应对专家团队,以应对大企业、集团公司及跨国公司可能存在的重大且复杂的涉税风险。
(二)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1.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综合利用信息。一是搭建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化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增强涉税信息共享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加强涉税信息社会化综合利用,营造社会综合治税的良好氛围。
2.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优势,拓宽信息渠道。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上的涉税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和分析,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纳税人需求,为纳税人提供更精准的纳税服务,为税源管理、风险管理、税务稽查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3.充分利用社会云服务资源,在保证系统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通过用户多、访问量大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对收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应用,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创新思维方式。
1.精简办税流程,实现纳税人幸福纳税。通过对办税流程进一步梳理,简化不必要的流转环节和报送材料,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更加便捷。
2.强化后续管理事项的风险控制。按照风险防控与纳税服务“双轮驱动”的理念,结合纳税服务规范和税收征管规范,对后续管理风险事项进行控制,实现前台优化纳税服务、后台防控涉税风险。
3.创新过程管控,提升应对质效。一是召开案头分析会,深度剖析纳税人的风险疑点,确定风险应对方向。二是在风险应对任务完成前沟通交流,抓住风险疑点排查反馈这一重要节点,确保对风险疑点均有反馈。
4.探索企业管理,释放管理资源。探索共建企业涉税内控机制。税务机关通过分析和监控企业内控机制运行状况,对企业涉税风险有效防范和控制,从而实现对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
5.购买社会服务,利用外部资源。一是借助高校及税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的专业优势,梳理行业管理、后续管理、大企业管理等的涉税风险指标和节点,搭建科学的风险扫描模型。二是将一些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外包,使税务人员的精力集中在风险管理、纳税服务等重点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