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小女孩乘电梯回家 突然遭12岁男孩暴打
打人的男孩出现在小区监控画面中。
事发电梯。
眼看还有4天就是“六一”儿童节,然而,在5月28日晚7点多,家住华宇广场的8岁小女孩紫怡(化名)却在回家的电梯里,遭遇了一场噩梦式的袭击。
六一的演出计划全部泡汤
5月29日下午,记者在紫怡家中见到刚从医院做完检查回家的小紫怡,红肿的眼角、破皮的额头,这个原本活泼乖巧的小女孩,蜷缩在沙发上,沉默不语。紫怡的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受到了惊吓,至今还惊魂未定。
“本来六一节她还要参加好几个演出,现在这样子肯定没法去了。”陈女士心痛地说,女儿从小就多才多艺,经常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如今却遭此横祸,全家人既愤怒又难过,“我们昨晚就已经报了警,一定要为女儿讨个说法。”
12岁小男孩对她拳脚相向
接到报警后,附近派出所民警随即前往小区,调取了电梯监控。监控清晰记录下当晚的事发经过。
当晚7点多,小紫怡和一群邻居走进电梯,她按下了自家的楼层键。紧接着,身旁一个壮壮的、比她个头高的小男孩按下了30层的按键。电梯到了26楼后,其他邻居都下了电梯,轿厢中此时仅剩小紫怡和那名小男孩。
眼看自己即将到家,谁料,当26楼电梯门一关,壮壮的小男孩就朝着紫怡挥起了拳头。一阵拳脚相向后,又将紫怡拉出30楼电梯,接着强行将她的鞋子从30楼过道窗户扔下了楼下。
女儿回家已欲哭无泪
“砰砰砰……”随着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陈女士和家人赶紧开了门。光着脚的女儿满身是伤,“开门后,她见到我们满脸惊恐,进门后赶紧关上了房门,称后面有人追着要打她。”陈女士说,当时女儿可能恐惧得都已忘记了哭。
得知女儿的遭遇后,全家人愤怒不已。陈女士说,当晚女儿只是像平常一样,晚饭后下楼去找同学玩,碰巧,当晚她下去后没碰到同学,就准备回家,谁知碰上这样的事。
随后,陈女士和家人立即将小紫怡送到了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目前,经过初步诊治,小紫怡的外伤比较严重,尤其是眼睛还需进一步观察,以防视力受损。而更让陈女士一家担心的是,小紫怡受到的心理创伤。
打人小男孩已找到
5月29日,派出所民警根据物业监控视频进行了调查,当天便找到了打人的小男孩。据初步了解,该男孩12岁,并非小区的业主。
而在事发两三个月前,这名男孩开始频繁进入小区,与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据多名曾与其玩耍过的小区小朋友介绍,这名男孩每次都是主动加入小朋友的玩耍队伍,跟着大家踢过球、玩过纸牌游戏等。“但是他的性格有点怪,以前也动手打过一个女娃娃。”一位五年级的小同学在看到监控视频后,一眼认出了那名男孩,回忆起曾与他玩耍的一些经历。
截至记者发稿,小紫怡的妈妈说,目前他们通过派出所,已经与打人小男孩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双方正在协商中。而各方出于隐私保护,因此记者也未能联系上打人小男孩及家长。
物业回应>
监控画面不到1分钟 值班人员未能及时发现
此事发生后,小区不少业主开始质疑,事发当时,既然有监控,为何没有物管工作人员前去及时制止处理呢?
对此,小区物业张经理表示,经过他们的调查了解,事发当时,在电梯里打人的监控画面不到1分钟,随后出了电梯。直到小男孩之后步行到16楼再坐电梯离开,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当时监控室的确有工作人员值班,但监控画面太多,而事发监控时间较短,因此未能及时发现。不过,物业表示会全力配合孩子家长,解决好此事。
此外,电梯遇暴力袭击如何自救?社区报提醒,首先,保持镇定;其次,按下尽可能多楼层按钮,大声呼救,同时要按下电梯紧急按钮报警。
专家支招>
家长可从四个方面 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小紫怡在回家的电梯遭此横祸,心理的创伤比身体的创伤更严重。而此时,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进行心理疗伤呢?
对此,记者采访了全国知名心理咨询专家、心理学副教授、家庭教育指导师陈志林。他说,小紫怡目前出现的焦虑、恐惧等表现,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此时,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而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首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痛苦感受。但切记不要让孩子回忆和描述她遭遇的痛苦经历;其次,找一些新奇的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再次,多抚摸孩子,与她进行身体接触;最后,可以带她到周边散心。
陈志林表示,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了正确的心理干预,这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应该能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消除。
而对于12岁的小男孩如此暴力的行为,陈志林分析,他可能是想通过这样一些过激行为,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
对此,陈志林也建议小男孩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的爱要有度,不能溺爱、纵容,要以孩子能感受到的方式去爱他。同时,也需要适当的奖惩,让他们有正确的认知,明辨是非对错。
重庆晨报记者 黄笛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