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窗口”上线运行 重庆自贸区口岸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
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商务委获悉,重庆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以来,在制造业基地、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中欧班列功能拓展、多式联运平台建设、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行、通关一体化、开放平台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与中新项目一体化发展、物流金融创新、新兴产业集聚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国际陆路贸易规则探索迈出重要步伐
自建设以来,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丰硕,重庆自贸试验区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122项,29项正积极推进。
培育形成13个创新典型案例,3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案例6个、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实施铁路运输信用证结算”等被国家采纳和推广,“重点企业进口付汇新模式”21项案例和成果从自贸试验区推广到全市。
积极开展个性化探索,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围绕陆路贸易开展以运单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开立全球第一份跨境铁路联运提单及跟单国际信用证,国际陆路贸易规则探索迈出重要步伐。
“单一窗口”上线,口岸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
重庆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以来,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外资项目备案实现立等可取,覆盖率达到100%。
加快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三互”大通关建设持续发力,企业业务协调时间节省50%以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口岸通关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一。
贸易新业态加速崛起,融资租赁、全球维修顺利起步,飞机保税租赁率先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实现突破,跨境电商、汽车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在中西部地区处于前列。
探索四十一证合一,营商环境大幅优化
推进“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探索推行“四十一证合一”,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涉税事项“最多跑一次”、“全程网上办”全面铺开。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建成区域识别系统,正式运行大数据监管信息平台。
自贸试验区法院获批,组建商事仲裁中心和知识产权法庭,设立调解、公证、涉外法律服务等机构,成立西部唯一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此外,重庆自贸区优化跨境收支管理,提高跨境结算效率,节省企业人力和资金成本超过70%。企业外债流入维持历史较高水平,平均融资成本下降0.5个百分点。
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重庆自贸区智能产业加速聚集。商汤科技人工智能、金泰克内存生产基地等标志性项目落地自贸区。医疗领域实现突破,新加坡莱佛士集团独资医院落户。航空产业逐渐壮大,美国AAR、新加坡新科宇航、广州飞机维修公司维修企业落户共建。金融、教育领域逐步扩大,筹建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及合资医疗保险机构,引进美国石溪中学等境外教育机构。
截至2018年10月底,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注册20630户,占全市比重9.0%,注册资本总额1725.39亿元人民币,占全市比重13.8%。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347户,占全市比重21.0%,注册资本24.05亿美元,占全市比重12.0%。重庆自贸试验区引进项目1605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4848.14亿元人民币。
上游新闻记者 徐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