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年高端论坛举行 专家建议:中学生作文应提倡自然淳朴文风
本报北京电 (记者 匡丽娜)11月25日至26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同主办,课堂内外杂志承办的“纪念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暨高考语文(北京卷)命题与评阅16周年高端论坛”在北京邮电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的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语文教育专家,以及北京市各区县重点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共100余人就“高考四十年语文试题研究”“高考语文(北京卷)命题与评阅研究”“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语文教材研究”“国民语文能力测试标准与分级测试体系研究”等话题展开探讨,以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教学与考试改革工作。
写自己内心想写的东西,什么年纪说什么样的话
与会专家对恢复高考以来,中国高考教育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就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围绕课程改革、教材改革、考试改革等一系列社会关注的话题,展开充分探讨。不少专家对中学生的高考作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高考作文就是应该有内容、情景、文体等多方面的限制,以此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精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多考生也写出了非常优秀的作文。”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管然荣称,中学作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让他们在全面或整体分析事物的基础上,学会立足材料,重点发掘自己独特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法,张扬自己特色的个性特征。
“很多文章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毛病,并未跑题,框架合理,语句也算通畅,但就是觉得写作者不像在说自己的话,僵化做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顾歆艺称,作文是一块试金石,能反映出基础语文教育的不足,中学生作文应提倡一种自然淳朴的文风,在符合作文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写自己内心想写的东西,什么年纪说什么样的话,即使文章稍显稚嫩,也比说大话、空话、套话强。
“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八股腔,有的写得花里胡哨,有的写得不知所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认为,中学作文教学应回到语文教育的起点上,让学生好好读点经典文章,学会把意思说得明明白白,条理清清楚楚,语言干干净净。
人工智能已经尝试批阅作文
在本次论坛上,一些教育专家还就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建议。课堂内外杂志社董事长刘信中称,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发展青少年个性,从“科学、人文、生活”三个方面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特别是面对文化多元的世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广大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商”。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已经开设了“文化商”这门课程。刘信中说,“目前,课堂内外正在跟中外的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建设‘少年大学’,着力培养中国青少年的人文素养、生活能力素养、科学素养、财经素养、艺术素养。”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语文作文阅卷上。”在此次论坛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目前他们重点围绕语音识别、手写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评测、机器翻译等技术,探索教育考试评价的新方法和新机制。
该负责任人介绍,今年,某省的高考作文已经采用智能阅卷技术。机器先学习500份专家改过的试卷,形成一套评价标准,就可自动批阅其他几十万份试卷,“我们通过人工和智能评分对比发现,机器评分的综合效能已经达到人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