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探索实施“123456”医疗扶贫模式(《重庆扶贫专报》第60期)

07.08.2018  17:26

  巫山县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8%。脱贫攻坚以来,该县积极探索实施“123456”医疗扶贫模式,即:“千名医务人员‘一帮一’救助贫困家庭患者”攻坚行动,对家庭主要劳动力或因生活不能自理直接影响主要劳动力就业的家庭患病成员“两类人”,按照“集中初筛复查、分批次入院治疗、全程跟踪服务”三个步骤,采取医保报销、医院减免、政府补助、患者自付“四个一点”治疗费用结算模式,达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体检筛查、巡回义诊、签约服务、药品发放“五个全覆盖”,实行村卫生室六级管理,全力实现“治愈一人、脱贫一户”目标。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救治16322人次,出院15905人次,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9.7%,治疗好转恢复劳动能力达70%以上,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

  一、精准定位,方案求“优”。一是突出战略定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医疗扶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优化工作方案。先后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编制巫山县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手册,不断细化规范操作流程。三是全力督导推进。把精准医疗救助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范围,实行日报告、周通报、月汇总和随机抽查制度,全程跟踪问效。

  二、精准识别,对象求“准”。一是精准锁定对象。通过入户排查、体检等方式推进因病致贫返贫户的核实核准工作,建立精准识别救助对象信息采集台账。二是明确救助范围。将农村五保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以及符合国家规定9大病种的低保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三是精准锁定病种。原则上为直接影响劳动力的可治愈、可好转的疾病,主要分为急危重症、外科手术、妇产科、慢性疾病、精神疾病五大类。在国家规定的9种大病病种基础上,新增宫颈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脑瘤、膀胱癌等6种大病病种。

  三、精准诊疗,流程求“精”。一是集中初筛复查。由各镇(街)组织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医生提出建议名单,乡镇医疗救助服务组完成初筛后,由县级专家组负责开展现场医疗技术复查。二是分批次入院治疗。县级专家组以乡镇为单位,将复查确定救助名单报县审定,根据病情急缓,分期分批组织救助对象到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治疗。与市级相关三甲医院签订医疗救助协议,开展双项转诊绿色通道。三是全程跟踪服务。启动实施“千名医务人员‘一帮一’救助贫困家庭患者”攻坚行动,根据病种、病情逐一制定诊疗方案,确定救助医院及帮扶医生,实行“一站式”服务,建卡贫困户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

  四、精准帮扶,基础求“实”。一是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全县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120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68个,达到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同步配备健康一体机等基本医疗设备,配齐配强村医生。二是体检筛查全覆盖。组建8个县医疗救助专家组,组织乡镇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对2.5万名建卡贫困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常规体检和疾病筛查。三是巡回义诊全覆盖。组织医疗专家开展巡回义诊11.7万人次,发放常用非处方药品价值63万元。四是签约服务全覆盖。多层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2.6万人次,建卡贫困户签约服务覆盖率100%,制定签约服务规范、医疗救助“一帮一”规程 五是药品发放全覆盖。免费提供饮用水消毒片、肠道杀虫剂、便民保健箱、常用非处方药品等,提高卫生防疫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五、精准给力,经费求“足”。一是医保报销一点。贫困对象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建卡贫困户商业补充大病保险、扶贫基金会贫困户大病救助“五大惠民政策”。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50%。二是医院减免一点。实行免120急诊费、二级护理费自付部分、住院诊察费自付部分、门诊诊察费自付部分和床位费自付部分。三是政府补助一点。患者自付部分由财政分段分档救助,乡镇街道医院门诊治疗救助最高500元/人,县属医疗机构门诊治疗救助最高1000元/人。住院自付费用在3000元及以下的予以全额补助,自付费用超出3000元的,由救助对象分别按5%(乡镇街道医院)、10%(县级和市级指定三甲医院)比例自付。(根据巫山县扶贫办有关材料整理)

 

 

        政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