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喷嚏”累倒一群儿科医生 背后“儿科医生荒”如何破

16.01.2018  08:51

△近期流感高发,到医院看病的患儿有所增多。

华龙网消息,“每次带娃看病都要排长队。”“儿子感冒一周没上幼儿园了。”“儿科医生太少了。”连日来,全国多地暴发流感,各大医院儿科门诊就诊量均呈上升趋势。1月15日,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不少儿科医生放弃调休,轮班应诊,依然忙不过来。超负荷工作的背后,凸显出儿科医生紧缺的窘境。全面二孩时代,如何破解“儿科医生荒”,重庆正做出积极探索。

走访:流感袭来 儿科医生连轴转有人甚至累倒了

这一波流感来得有点猛。1月12日深夜11点多,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礼嘉分院,带孩子赶来看急诊的家长们还排着长队。

张永强一家住在江北区五红路兰天苑小区,8岁的女儿琪琪感冒近一周了,傍晚时突然发烧到38.1℃,不敢大意的他先是带女儿赶到儿童医院渝中区本部,发现人太多后又开车到礼嘉分院挂急诊。等到医生给琪琪看病时,已是深夜11点半。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熊菀教授介绍,新年以来,天气剧烈变化,导致呼吸疾病病人占就诊的一半以上。为应对患儿就诊高峰,该院两个院区门诊早已是满负荷运转。

另一头的重庆市妇幼保健医院,同样打起拥堂。儿科医生们放弃调休、轮换加班,但仍然忙不过来。儿科门诊副主任李雪梅每周一三五上午门诊,忙起来时,她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现在我们科室每个医生每天要看100个号左右。”李雪梅介绍,从去年9月开始,儿科接诊量就一直呈饱和状态,为此,她们加开了两个诊室应诊,连70多岁的老专家也坚持参加门诊坐诊。担心忙不过来,不少医生感冒发烧,依旧带病坚持。

△重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50多岁的儿科医生杨晓毅在连续工作11小时后,累倒在岗位上,由工作人员搀扶离开。 监控截图

但有医生还是“没挺住”。

1月7日,重庆九龙坡区人民医院50多岁的儿科医生杨晓毅在连续工作11小时、接诊80余人次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受寒冷天气影响,当天来院就诊的患儿猛增,杨晓毅整个下午没有去过一次洗手间。该院儿科共9名在岗医生,15名护士,这段时间都处于连轴转的状态,很久都没周末的概念了。

就在同一天,天津海河医院贴出一则通知,因该院儿科3名医生超负荷工作,全都病倒,儿科不得不停诊。据媒体报道,天津海河医院为一家三甲医院,儿科医生一共3名。进入流感高发季以来,他们每天每人接诊患儿超过60个。

挑战:患儿多医生少 全面二孩带来新压力

△市妇幼保健院,陪孩子等待看病的家长们。

儿科医师的紧缺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儿童医院99所,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距离国家每千名儿童拥有1名儿科医师的配备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据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开展的《新形势下重庆妇幼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定位及发展研究》数据显示,重庆共有实际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儿科医师4778人,其中专职儿科医师2082人,兼职儿科医师2696人(主要为内儿科兼职)。全市0-14岁儿童人口约600万,按照国家配备标准计算,儿科医生缺口达到1200余名。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对儿科医生的需求会更多。

以重庆为例,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重庆市2016年出生人口38.3万人,较2015年同比增长近6万人,同比增长18.58%。其中二孩16.2万人,占总出生数的42.22%,同比增加5.98%。

今年1月10日,重庆市卫计委首次发布2017年度健康就诊报告。据报告分析,预计今年4月起我市将诞生大量“狗宝宝”,夏季产科床位会紧张。随着儿童数量增加,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或许会更突出。

背后:人才成长要花10多年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有家长发文称,深夜,儿童医院急诊部仍有很多人在等待。 朋友圈截图

儿科俗称“哑科”,多数情况下孩子病情是由父母口述,医生根据经验和孩子的反应来判断。业内人士称,同样的病,儿科医生要多花两三倍的时间来了解、诊治,但付出和回报往往不成正比。

此外,由于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五官科学、儿科学等合并调整为临床医学,导致专业儿科医生的供给减少。目前虽然已恢复招生,但儿科医生的培养是需要周期的。

有医学专家表示,培养一个儿科医生很不容易,读5年本科,再3年规培,还不能立即胜任儿科医生工作,需要在医院锻炼很久才能独立接诊。一般情况下,一个儿科医生至少要花10年时间培养,这还是在不读研究生的情况下。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儿科医生荒”突出地表现在儿科医生区域性数量分布不均衡、工作压力突出、工作时间延时突出等方面。

此外,现如今,家长对儿童健康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原本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的诊疗服务,家长仍选择到大型儿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儿集中,医生忙不过来。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周末带病坚持门诊。朋友圈截图

△一个家里小孩生病,往往都由父母陪同。 

行动:不仅仅是填补数量缺口 抱团发力上台阶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儿童健康的需求还会增加。要解决“儿科医生荒”问题,填补人才缺口是绕不开的问题。

2000-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培养了儿科医生3171名,约占全国总数的50%。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朱静表示,高等医学院校抓好儿科医学生的招生和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整体儿科医疗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高质量医学人才带动,高校要从师资、平台、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投入。

除了高校培养,从数量上填补空缺,不少医院也在积极探索,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大对基层儿科医生的培训指导。

2017年12月29日,重庆市儿科发展联盟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成立,成员单位共有61家,覆盖全市所有区县。这是继西部儿科发展联盟之后,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牵头成立的又一个专科医联体。

2017年12月22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医联体(妇幼保健专科联盟)宣告成立,成员单位不仅包括市内大部分区县妇幼保健院,还吸纳了贵州、四川部分临近妇幼保健院,成为一个跨省区域妇幼保健专科联盟。

联盟成立后,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通过对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支持,对儿科医生、护士进行培训等,帮助基层医院儿科水平上个台阶。

此外,为加速提升儿科医生队伍的服务功能,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还建立了以临床能力评估为中心的培训医师准入制度,培养高水平全科儿科住院医师,10多年来已培养了市内外400余名成熟儿科医师。

按照重庆市政府关于促进儿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到2020年,全市每个区县至少有1所区县级公立医院设置儿科病房,至少有3所公立医疗机构设置儿科门诊;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全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提供儿童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乡村医生。到2020年,累计培养儿科医学高等人才500名、转岗培训儿科医师400人、招收培训儿科专业住院医师400名,让患儿看病不再这么拥挤。

华龙网记者 黄宇

原标题:一个“喷嚏”累倒一群儿科医生 背后“儿科医生荒”如何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