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 交通网铺就致富路
三环高速 摄/付毅
《重庆日报》5月22日报道(贺娜)汽车行驶进綦江区郭扶镇,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透过车窗眺望不时出现在远处的水库、池塘,垂钓老人悠闲地坐在岸边,享受着凉爽安逸。
“正是因为公路的修通,我才找准了赚钱的路子。”郭扶镇龙泉村8社村民敖仕华在自己新修的小楼前笑道。
敖仕华的新居如今已是一家农家乐,自去年开始营业以来,年收入达20余万元。
“公路修通,让我就脱了贫。”他说。
立体大交通铸就发展大格局
今年3月,以“玩转綦江山水,看尽天下梨花”为主题的永新梨花节在綦江永新镇梨花广场开幕,景区游人如织。
去年10月,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江津至綦江段建成通车,重庆主城经这条高速到綦江梨花山景区只需1小时的车程,綦江全面融入全市“三环”,使綦江与重庆主城、周边区县联系更加紧密。
“大交通建设,已经改变了綦江。”綦江区交委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綦江全区公路的总里程已达555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4公里,国道140.88公里,省道292.8公里,专用公路51.94公里。
目前,綦江境内高速公路就有2条——G75渝黔高速和三环高速。更为可喜的是,预计“十三五”内建成的渝黔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已经入场,在綦江境内设有4个出口,相比现有的渝黔高速,等级更高、设计速度也更快。这又将成为綦江交通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改造成油路的两条国道和6条省道,已使綦江形成了贯穿全境的骨架公路网,基本实现了与重庆主城、四川、贵州及周边区县的畅通。
把綦江变近的还有铁路。目前,綦江境内的铁路总长已有145公里,高于全市铁路总营运里程的十分之一,铁路网密度达到了6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正在建设的渝黔铁路新线将于年底通车,那时,綦江到重庆主城核心区仅需15分钟,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更加凸显綦江是重庆南大门、渝南黔北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
綦江区交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区正在积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争取都市快轨到綦江。
乡村路通村达户顺民心
近几年已基本完善的农村公路,把綦江这个多数是山区的农村变“大”。
同心至官田村的同官公路蜿蜒盘旋在重庆和贵州交界处的群山里,这条连接綦江区赶水镇同心村、龙沧村、盐河村、官田村以及贵州辖内的酒店村等地的农村公路,海拔最高处920米、最低处680米,超过60度的弯道随处可见,虽然仅长14.5公里,但要驱车走完却要1个小时。
2014年,綦江区投资800余万元,将这条“土路”拓宽至4.5米宽并进行了硬化。
如今,村民驱车在这条公路上行走要不了半个小时。
“近几年,像这样通过公路的改造和硬化油化把农村变‘大’的村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綦江区交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綦江已建起农村公路4900余公里,其中硬化了2400余公里。撤并村通达公路已有912公里,全区老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均实现100%。
今年,綦江又启动了撤并村通畅工程250公里,要逐步把撤并村变通畅。
交通网带活大发展
赶水镇官田村的杨志桥原本在外当驾驶员,2016年8月,他买了辆货车,回到家乡搞运输。他算了一笔账:道路扩宽硬化前,他从赶窝煤矿运货到岔滩,每天只能跑一个来回,如今跑两个来回还可以“收早班”,一个月挣七八千元没问题。而且,他的老婆也没闲着,在家种了10亩核桃、1亩李子,养了几十只鸡、1头牛。
新同官公路修通后,村民们日子一天天好起来。2015年,该村种植核桃近500亩、青脆李200亩。官田村党支部书记田茂乾说,这些核桃、李子挂果丰产后,每年的产值将达1500万元左右,利润约有700多万元。
农村公路已成了农民的“便民路”、“产业路”、“旅游路”。如今,永新的梨、东溪的辣椒、赶水的萝卜等一大批富有特色的綦江农副产品,通过一条条通畅的公路走出了深山。
依托良好的出行条件,以四季为主题,綦江每年都将举行梨花节、木瓜海棠节、樱桃采摘节等一系列活动,吸引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游客来綦江游玩。公路沿线的特色农业、农家乐等也不断发展起来,让外地人走进了大山、住进了农家,公路的畅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
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连接着工业基地、连接着旅游景区、连接着镇村,搭建起城市发展的大骨架,撑起经济发展的脊梁,承载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