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丨綦江有个地方叫李公坝,难道和李白有关?
癸亥重九日登崇山步捷墀黄少府韵
(清)吴宗衍
前约犹在耳,流光等奔鹿。
忽届重九期,隙驹何太速。
乘兴游崇山,佳伴同征逐。
纡迥达殿楼,俨步河阳谷。
綦水一带环,瀛岭千峰矗。
丹青画不成,远眺遂予欲。
俯视城郭低,左右环板屋。
侧听茱萸歌,如送阳春曲。
乐哉开樽时,列座宾五六。
举觞浮佳酿,敲诗引古牍。
岁岁续斯欢,君毋吝珠玉。
“綦水一带环,瀛岭千峰矗。”
清代诗人吴宗衍的一首
《癸亥重九日登崇山步捷墀黄少府韵》,
带我们走进依水而生的綦江。
綦江古时曾属巴郡、南州、渝州、重庆府等,继而为重庆市所辖。它地处四川盆地东南与云贵高原接合部,南与贵州习水、桐梓两县接壤,与城同名的綦江由南到北贯通全境,是重庆通往贵州的交通大动脉,因此,綦江素有 “重庆南大门” 之称。
位于交通要塞的綦江,谁为这里写下了第一首诗? “我认为是南宋抗蒙名将王坚。”说这话的是綦江区政协退休干部、作家胡世博。
胡世博告诉记者,据《道光綦江县志》记载,王坚曾在綦江做客,并登上观音岩(位于綦江城边,上世纪30年代因修建公路被毁)留下《游观音岩》一诗:“两载南州客,悬岩此日登。翠环千丈壁,红映一龛灯。索句拈枯笔,凭高倩老藤。闲身何所托,抛剑欲依僧。”
至于王坚之前有没有文人墨客为綦江作诗?没人能确定。因为在宋代,綦江分属两地,北边属南川县,多为汉人居住;南边则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双方冲突不断。
“战乱频繁,加上县辖地域的变动,没有史志资料证明宋代之前綦江还有诗歌记载。”胡世博说。
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不乏文人学士汇聚綦江。
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时,见綦江李公坝景色迷人,故在此居住多年。 后人为了纪念李白,将此处取名“李公坝” 。
“李公坝”一名延续至今,如今已成为綦江花坝旅游景区的名片之一。至于这一地名是否真的为纪念李白到此来过,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
据《道光璧山县志》所载,“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也曾来到綦江,写下“行到蜀南欲尽头,江边深处隐扁舟”的诗句。
綦江留存诗作数量最多的是明清时期,达百余首。这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距离今天时间不长,便于史料留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明清时期,綦江进一步繁荣,这也促进了诗歌的蓬勃发展。
綦江区老瀛山。
除了是交通要塞外,綦江秀丽的山水也是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到来的一大缘由。100多年前,清人杨荣就曾为綦江的老瀛山作诗:“谁挈瀛洲妥帖安,浓云蒸处影漫漫。落花流水三春暖,古木高风九夏寒。”
位于綦江东南部的古剑山,因景色宜人,古代文人也频频造访。清代诗人陈锟就在登山时赋诗:“古剑高难拔,森然势插霄。”清朝綦江贡生张先达也为之倾倒,写下诗句:“危梯盘屈路潜通,绝顶频教眼界空。”
为延续綦江诗脉,目前,綦江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等单位正在编写《綦江历代文人作品选》一书,挖掘、梳理涉及綦江的诗歌,并加以注释与鉴赏。
原标题:綦江有个地方叫李公坝,难道和李白有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