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包引网民争抢 专家:受从众心理和社交需求驱使
近日,“红包大战”让网友疯狂:2月11日,支付宝“空投”了5700万现金红包;手机QQ则在当晚,通过明星范冰冰撒了600万元现金红包。12日晚上9点,微信也开启了首轮春节“摇红包”,派送出2500万个现金红包。
虽然从红包里“抢”到的少量现金或不实用的代金券,根本没多少实际价值。但在朋友圈、各大社交网站、论坛到处都是“抢红包”的字眼和分享。“红包疯狂”的背后,网友们究竟受到怎样的心理驱动?昨日,记者采访了市民和专家,用理性的眼光进行分析。
案例1
她定了3个闹钟抢红包
分析:从众心理与猎食心理
2月11日上午9点58分,家住渝北回兴的唐小姐手机闹铃准时响起,她立刻打开手机里的支付宝钱包APP,等待十点钟抢红包的开始。“一点没夸张,这两天一直在不停看手表,就是怕错过抢红包。”今年31岁的唐小姐是位自由职业者,当网络上各大互联网公司抢红包时间表出来之后,她每天都要按照时间表,提前设定闹钟。唐小姐告诉记者,11日当天,自己设置了3个手机闹钟,每个闹钟都设在红包正式开抢的两分钟前。
“早上本来在吃饭,闹钟一响,就像着魔一样。”唐小姐说,12日上午只有支付宝有一轮抢红包,闹钟一响,她立刻放下手中的筷子和食物,赶紧做好“戳屏”准备。
家住在总部城的冯先生昨天才加入抢红包的行列。“看身边同事、朋友都在‘摇一摇’,问了之后才知道是在抢红包。我现在也已经在手机里存了红包时间表。”冯先生说。
心理解读:乾能心理教育新思维心理咨询公司心理师刘懿仪分析说,红包大战激活了人们原始的动机,也就是猎食心理,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还释放了力比多。力比多是人们本能的驱动力,驱使人们去争抢天上掉下来的“红包”。还有部分人群是出于从众心理参与抢红包,他们会想,大家都在玩,如果不玩会不会跟不上潮流。
案例2
他送红包给微信好友
分析:维系线上人际交往
今年35岁的舒菁郭是重庆一家广告传媒公司CEO,微信上有693个好友。“不过很多朋友平时都不大联系,也很少聊天。”舒菁郭坦言。
今年元旦后,为了跟朋友们联络感情、讨个喜庆,舒菁郭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群,并在朋友圈里发了个消息说要在群里派红包。很快,好友们纷纷加入,群里人数突增到了近400人。因为抢红包,大家开始聊了起来,玩到兴起,一些原本是来抢红包的朋友也在群里发起了红包。
“一些平时很少‘冒泡’的人都来了,而且聊得特别欢。”舒菁郭说,比起花时间去寒暄、拉进朋友关系,发红包带来的效果要显著得多。
心理解读:刘懿仪分析说,收发红包不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一种社交行为。人类都是群居动物,互联网在降低人们沟通成本的同时,也限制了人际关系的维系。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经推算人类社交能力的上限,能稳定维持的关系不会超过150人。但是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联系人数目可能早已超出这个数目,这么多关系在线上如何维系?作为传统文化的红包,恰好能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
观点
网络红包让数据有温度,但别忽略线下的亲友
在知乎网,关于人们为什么愿意抢红包的心理分析话题也十分火热。谈及该现象时,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分析说:在网上的关系中,我们能传递的只有冷冰冰的数据。最终,我们找到了一种最可能带有温度的数据,就是红包。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新春游园会,奖品不值钱,却总能收获比钱更多的快乐。新时代的人类想出这种新的联结方式,也算是一桩好事。
刘懿仪也赞同说,抢红包提供了一种契机,激起了潜藏于人们心底对联结的渴望。不过她也表示,人们在过年时不该只顾埋头对着手机,而忽略身边亲朋好友的感受,“作为现代人,把线上和线下的人际交往相结合才是最好的互动模式”。
相关
还有一大波红包将至 “玩得开心就好”
昨日,微信方面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春节期间,将联合各类商家送出金额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其中单个最大红包金额为4999元。在年初一至初三期间还将派发价值30亿元的优惠卡券。微信首轮春节“摇红包”活动,已于昨日9点半开始,第一波共派送2500万个现金红包。
“红包大战”的另一方——支付宝,将在13日上午10点联合快的打车发放2500万元打车红包。“直到2月19日,要发放约6亿元的红包,其中,现金超过1.56亿元,购物消费红包约4.3亿元”,支付宝方面表示。
面对网友对红包金额不满的恶搞和吐槽,支付宝方面回应商报记者称,大家玩得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