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纯副主任在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017年1月12日,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部署,总结2016年渔业渔政工作,部署2017年工作,继续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吴纯同志代表重庆作了题为“抓重点强特色大力推进重庆生态渔业发展”的典型发言,主要从推进鱼菜共生、开发水域牧场交流了近几年来我市生态渔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详见附件),受到与会者好评和肯定,对推动今后重庆渔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全国生态渔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模式。
附件:
抓重点 强特色 大力推进重庆生态渔业发展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面对渔业环保、渔民增收、市场需求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四大压力,我们以池塘和江河水库综合开发为重点,突出生态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渔业产业发展呈现出可喜局面。2016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0.8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37.6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5739元,淡水产品自给率达到100%,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增长幅度分别为127%、202%、144%和122%。仅用七年时间,就实现了渔业经济这四个主要指标的同步翻番。
一、加强政策扶持,确保产业发展支撑有力
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生态渔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一是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会议纪要》。明确提出把开发利用天然水域进行生态增殖和健康养殖作为全市渔业发展的主推模式和支持重点。二是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要求强力推进“五大工程”,精心培育“四大体系”。三是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百亿级生态渔产业链建设”作为了全市农业7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了重点规划,明确提出主推池塘“鱼菜共生”立体种养、大水面增殖放流、三峡库湾水域牧场等生态渔业模式。
二、推进鱼菜共生,挖掘池塘生态种养潜力
近年来,我市针对池塘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养殖效益长期低迷等问题,通过组织重点技术攻关,并按照技术推广项目化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鱼菜共生综合种养节能减排技术模式,为促进渔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休闲渔业打造和池塘水体治理提供了费省效宏的主推技术。“十二五”期间,累计推广24.9万亩,新增纯收益6.6亿元,收益投资比率达到3.13:1。“鱼菜共生”技术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公示技术发明专利1项,并获得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成果奖二等奖;连续五次被确定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和水产养殖节能减排首选技术。仅2016年,全市就推广“鱼菜共生”8.1万亩,亩产水产品1286公斤,亩产蔬菜907公斤,亩纯收益5024元,亩均节约水电等支出60%以上,节水率达75%以上。
在推进工作上,我们主要抓了6个重点:
一是强化项目管理。每年都安排市级专项经费用于该项目推广,通过成立市级项目组、相关区县成立课题组,层层签订实施合同,分别落实任务,逐级同步推进。二是狠抓示范带动。共建成重点示范区52个、示范面积48000亩。三是推进技术培训。编印了《水产实用养殖技术汇编》和《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高效典型材料汇编》,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成果转化率。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编制了《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本》,按照“一塘一本”原则做好三项记录,落实了渔场、种苗、渔药、水产品、蔬菜等进出台帐。五是创新服务形式。通过送科技下乡、“12316三农呼叫”、微信和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实现用户与专家的零距离对接,推进鱼病远程诊断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六是落实测产验收。根据不同区域和养殖水平差异等情况,每年选取6个以上区县,由当地农业、统计等部门共同对实施区域随机抽样,以确保实效。
三、开发水域牧场,探索大水面增养殖新途径
以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为前提,按照“公司化运作”模式,我们扶持市农业投资集团开展了水域牧场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以重庆忠县为核心的“三峡水域牧场”规模已达3万余亩,“三峡鱼”牌有机鱼年产能达800吨以上,并逐步推广辐射到甘肃文县、重庆合川嘉陵江草街库区和市属100多座大中型水库。水域牧场运行近6年来,相关水域未出现一例水华现象,水质指标保持稳定向好,已带动8000多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产出的有机鲢鳙鱼销售价格高出普通鲢鳙鱼5倍左右。
在推进工作 上,我们一是建设良种工程。市级财政投入4500多万元,撬动业主投资1亿多元,建成规模在200亩左右,年产水花鱼苗3000万尾以上、夏花鱼种2000万尾以上的水产良种场15个;去年,又投入市级专项资金,支持基础条件好的4个水产原良种场开展“四大家鱼”、优鲈一号、岩原鲤、中华沙鳅、福瑞鲤等原良种的引进选育和技术研发;实施了市级水产苗种管理平台暨渔业“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并积极开展市级水产原良种场创建,10余家单位已获得“市级水产良原种场”称号。二是制定技术标准。按照有机产品生产要求,制订了覆盖三峡鲢鳙从苗种到销售全过程的4项重庆市地方标准,忠县水域牧场通过验收成为“国家三峡鱼生态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实现了生产全程标准化。三是提升科技水平。支持业主突破水域牧场建设和运营核心技术,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域牧场电网复合拦鱼技术、自由过船技术等,获得2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产销信息管理平台,成功创建了“三峡有机鱼”生产、运营和质量管理的综合调控体系。四是持续增殖放流。利用三峡后扶项目、涉渔工程生态补偿和农业部渔业资源养护等项目,每年在天然河流放流各类鱼种5000万尾以上,同时认真开展放流跟踪监测效果评价,并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持续的增殖放流,改善了库区水质,促进了鱼类资源恢复和捕捞渔民增收,三峡库区捕捞产量近年来保持在1.2万吨左右,比2012年增长30%。五是拓展发展空间。支持重庆市水利投资集团借鉴“三峡水域牧场”成功经验,对所属100多座大中型水库约20多万亩水面发展水库生态渔业,6年时间共生产高端水库生态鱼5000多吨,既成功打造了“渝湖”牌优质鱼品牌,又大幅改善了水库水质,保障了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同时还解决了社会就业岗位5000余个,实现利税5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