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尝试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助推精准扶贫的几点启示

19.01.2016  14:51

  近年来,城口县以问题为导向,整合涉农项目,在90个贫困村中深入开展“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采取 “四步走”的方式,发展美丽经济,把贫困村建成美丽乡村,既扶“水电路”,又扶“精气神”,探索出了贫困地区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的新举措。

  ——深入剖析“找穷因”。 城口作为全市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致贫原因既有先天劣势条件,又有后天发展不足,既有物质贫困,更有精神贫困。在对全县90个贫困村、10994户贫困户、37567人贫困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中,66.4%的贫困户是由于精神贫困所导致,部分贫困户在脱贫与返贫的“怪圈”中挣扎,其根源在于精神贫困这个“穷根”未除。认真查找和分析各类精神贫困,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思想荒芜”致贫。一些贫困家庭缺乏 “志气”,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有等、靠、要思想,陷入了“人穷志短”的藩篱,一部分贫困户缺乏智力,缺少发展脱贫致富产业的本领。二是由于“习惯荒芜”致贫。很大一部分贫困家庭表面看是因病致贫,但之所以越贫越病,越病越贫,根源在于要么不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病从口入,要么是不注重环境卫生,房屋阴暗潮湿,病菌滋生,要么是不注重自我防护,尤其是从事炮工等粉尘类作业时,不带口罩,不定期体检,患上矽肺病等重大疾病。三是“道德荒芜”致贫。部分贫困户缺少孝敬、友善等传统美德教育,不尽赡养义务,子女交给父母后几年不和家里联系,只管自己在外过得快活,不管家人死活。如何引导贫困群众从摆脱精神贫困入手,提振他们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是当前全县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

  ——美化环境“改穷貌”。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城口县针对贫困村的村容户貌问题,实施了“美环境,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入手,重点抓贫困村的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创业之美、秩序之美,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美丽乡村。一是美化村容村貌,着力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完善贫困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环境整治,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新田村、双竹村、太平村等一批各具物色的移民新村。以“文明在大院,亮丽在农家”为主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完成改房、改沟、改厨、改厕、改圈、改陋习等 “六改”措施,在全县集中开展了整治农村“十乱”行为,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内急乱拉、棚舍乱搭、农具乱摆、道路乱占、衣物乱丢。组织开展 “美化家园行动”等180余次。二是摒弃生活陋习,引导文明生活习惯养成。在社会层面, 倡导践行文明行为规范。 为引导城乡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县文明办将不粗言秽语、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不乱扔乱倒、不妨碍交通、不破坏绿化的6 条城乡文明行为规范作为全县村规民约、市民守则的重要内容全面推广。在群众层面,组织开展“崇尚健康”个人卫生养成、“洁净家园”家庭卫生整治、“尊德守礼”素质提升等活动。编印并免费向贫困群众发放《文明健康知识读本》2万册。河鱼乡、高观镇等开展了“十户轮值” 、 “十星文明户” 创建活动, 让群众在评议中比不足、 找差距、 促提高。组织开展“健康生活从刷牙开始”等文明卫生知识宣传普及活动100余场次,引导贫困群众自觉养成勤刷牙、勤洗澡、勤洗手等健康的生活习惯,从源头上减少贫困群众疾病的发生。三是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发展乡村旅游。组织开展农村“文化墙”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进村入户”和“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主题活动,打造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3个,主题长廊24个,在主干道两旁的农家墙壁上精心制作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600幅。发动各级文艺志愿者和农村文化能人为贫困村谱写村歌、编排舞蹈、拍摄微电影,充分展示农村新风貌、赞美新生活,激发农民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精准扶贫与精神扶贫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共同推进。东安乡依托亢谷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挖掘独特的农耕文化内涵,打造出了“中国亢谷4A风景区”。平溪村等10多个贫困村蝶变为农耕文化园、观光农业园、花卉苗木园、休闲度假园,美丽乡村已成为全县的重要乡村旅游景点,40%的贫困户直接受益这些美丽经济,平均收益增长达35%。

  ——志愿扶贫“帮穷亲”。把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作为骨干志愿者,组织开展扶贫攻坚系列志愿服务行动,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攻坚的热情,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贫困村汇聚,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志愿服务成为了精准扶贫的 “生力军”。一是开展“邻里相扶”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各村“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和“劳务带头人”发扬“邻里帮”精神,帮助贫困户开展种养殖业发展规划、技术推广及市场营销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共有2000多名“致富能手”等积极参与 “邻里帮”扶贫志愿服务行动,帮助3000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有效促使贫困户逐年增收。二是开展“爱心帮扶”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各类社会团体及民间公益组织通过开展“专业人才支持”、“扶贫募捐”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培育了“爱心妈妈团”等一批信誉好、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业绩突出的的民间公益组织。三是开展“百企千户”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县内民营企业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形式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基地带动、订单合同收购等模式,密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民营企业自主承接帮扶项目,捐资扶贫,积极参与“扶贫日”募捐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县200多个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赵孝春老腊肉公司主动与100多个贫困户签订养猪扶持订单,全县3000多个贫困户与企业签订了“帮扶订单”。四是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结合“54321”结对帮扶工作,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10•17”扶贫日活动和支医、支教、支农“三支”等参与“扶贫一日行”志愿服务活动,激发了干部职工参与扶贫攻坚的热情。五是打造“巴山义工”特色志愿服务。全县社会各界力量利用“巴山义工”志愿服务管理平台,通过“在线资助”、“爱心捐赠”等形式,针对农村贫困人群开展“光彩事业”“希望工程”“大病救助”“暖冬行动”“雨露助学工程”“爱心包裹”“冬日针爱”等“爱心帮扶”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你帮我们帮大家帮·精准扶贫奔小康”等扶贫攻坚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为贫困户捐款177余万元,捐物1.5万件,受益贫困群众1.5万人。

  ——文明乡风“除穷根”。在推动乡风文明的培育过程中,着重培育“孝老爱亲”、“勤劳节俭”和“邻里互助”三种文明新风,为精准扶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是培育孝老爱亲之风。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将河鱼乡河鱼社区等打造为全县家风家教示范点,用家风家训教化子女、促乡风文明。开展“美德家庭”等孝老爱亲系列评选活动,在农家大院设置“四德榜”,培育与宣传发布孝老爱亲、立德行善的典型。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评选出各类“孝老爱亲”先进典型20余名,在广大农村地区营造出践行家庭美德,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夫妻和睦,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家庭生活温馨和谐的良好氛围。二是培育勤劳节俭之风。以治理大操大办为抓手,大力遏制农村请客送礼风,着力解决农村“人情贫困户”问题。组织贫困村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做好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在农村地区深化衣旧情深、餐桌文明行动,开展厚养薄葬、勤劳勤俭宣传教育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变婚丧大操大办的不良习俗,形成自觉弘扬勤劳节俭、创业致富的社会风尚。鼓励群众将办酒席的资金拿来创业致富,引进发展产业项目40余个,筹集产业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帮助70%的农户发展起特色产业,使创业致富、勤俭持家成为农村新风尚。三是培育邻里互助之风。组织贫困村第一书记、各村社干部及乡风文明志愿者对各村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群体,尤其是贫困户家庭进行了全面走访,收集整理他们在产业发展、生产生活、脱贫致富等方面的需求2万余条。组织农村志愿者就近与70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进行“一对一”结对,组织“邻居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残疾人群体结成长期固定的“一帮一”帮扶,广泛开展“敲门问一问”、“节日聚一聚”、“你帮我们帮大家帮”等邻里节活动,发扬邻里帮精神,在广大农村地区传递互助真情,增进了邻里情,传递了邻里爱,弘扬了邻里互助之风。

  城口县在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助推精准扶贫中得到了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找准突破口。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好的作风。只有及时了解农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触及群众现实生活中的“痒处”“痛处”,积极推动问题得到解决,群众才会响应与支持,精神文明建设才见成效。城口将导致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最大难题“精神贫困”作为突破口,群众发自内心拥护,以实际行动支持,在道德风尚领域打了一场漂亮的“人民战争”。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带着问题看,对着问题干,农民什么需求强烈、发展中什么问题突出、哪种歪风盛行,我们就有针对性地集中整治,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用持久战推动农村风气根本好转。

   启示之二:让文明新风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 乡里教育,助成风化;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广大贫困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去占领,腐朽思想和落后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城口县美环境、破陋习、树新风的过程,就是祛除消极思想重塑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的过程。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关键点,针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人口流动性大等特点,将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融入农民生产生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移风易俗。

   启示之三: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体是农民群众,关键在调动群众积极性,要诀是农民受益受惠。城口县委、县政府引导和调动各方力量,狠抓“美环境、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坚持不缺位;同时放手让村民代表大会订立《村规民约》,治理农村“十乱”行为,不搞包办代替,做到不越位。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健全乡规民约,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结合起来,做到“好事大家传、坏事大家管、歪风大家纠、喜事大家办”,引导农民群众用自己的热情与活力创造美好生活。

  社会扶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