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七大攻坚任务”“五大工作机制”绘就“1+12”扶贫攻坚作战图
7月4日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会召开后,南川区立即行动,周密部署,明确“七大攻坚任务”,建立“五大工作机制”,在出台全区扶贫攻坚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专项配套方案,挂出“1+12”扶贫攻坚作战图,迅速全面打响扶贫脱贫攻坚战。
“七大攻坚任务”: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围绕构建乡镇(街道)2-3个农业主导产业、贫困村1-2个农业特色产业格局,探索贫困户持股分红、直接补贴的产业扶贫办法,着力培育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着力将乡村旅游打造成贫困地区新兴支柱产业。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以水、电、路、讯、环境和医疗设施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实施扶贫搬迁。完善统一土地调整、规划设计、风貌外观、施工监管、产业培育和群众自主建设的集中安置点“五统一分”模式,优化户型标准,发展配套产业,提高贫困户搬迁补助,确保今年内全面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任务。四是推进创业就业。实施“一免两激励”计划,对全区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免费培训”、“激励就业”、“激励创业”,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就近就地务工,让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五是强化电商扶贫。实施互联网进村入户计划,建立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搭建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业品下乡进村的电子商务配送体系和网络平台,积极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县。六是开展金融扶贫。实施精准扶贫小额到户贷款工程,对贫困户小额贷款给予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推广贫困户、农房安全、大病医疗、人身保障等扶贫小额保险产品。做实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七是搞好社会救助。完善保障制度,对通过扶贫帮扶措施仍不能脱贫的扶贫对象,采取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教育帮扶、灾害救助、危房改造、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困难救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方式实现脱贫。
“五大工作机制”:一是资金统筹机制。以整村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等项目为平台,整合资源打好“组合拳”,建立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牵引,行业部门、信贷资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扶贫投入机制。二是双包扶贫机制。在成立以区委书记挂帅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对40个贫困村分别建立由一名区领导牵头、一个区级部门、一批社会单位、一名乡镇干部参与的“1+3”扶贫工作队,对1.28万户贫困户逐户落实一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实行“一对一”帮扶,形成“工作队包村、干部包户”的全覆盖结对帮扶机制。三是部门分工机制。明确区农委(扶贫办)、城乡建委、经信委、交委、人力社保局、水务局、环保局、商务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组织部等承担较重扶贫攻坚任务的部门职能职责,确保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四是基层组织建设机制。建立扶贫导向的干部选任机制,从区级部门选择优秀干部为40个贫困村配备“第一书记”,同时配备1名大学生村官。强化贫困村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干部培养培训,打造坚强的扶贫攻坚基层战斗堡垒。五是考核奖惩机制。区委、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部门签订扶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制定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加大扶贫工作考核权重,对不能按时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的乡镇(街道)、部门实行“一票否决”。 (南川区扶贫办 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