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网上村庄”电商+扶贫,助推城口东安精准脱贫

17.12.2015  19:29

  2015年5月,城口县东安镇在市扶贫办的指导下,依托重庆新农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新建村、黄金村和兴田村三个贫困村启动建设“网上村庄”电商扶贫合作社,采用线上+线下、乡村旅游+农产品、公司+合作社的模式,让偏远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进了主城区,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助力乡村旅游网上营销。以兴田村服务站为中心,东安镇126户具备条件的“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接待户登陆“网上村庄”,初步实现网上宣传、查询和预订。在网络营销的推动下,东安镇本年度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已超过30万元,综合旅游收入逾6000万元,直接帮助6户开办大巴山森林人家的建卡贫困户增收脱贫,间接带动200余户500余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务工实现增收,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二是助力农产品走出山门。服务站在村里组建合作社,组织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生产提供优质农产品,再依托电商扶贫平台多维度、立体化营销卖出出。新建村服务站组建了新建村众创旅游股份合作社,会员覆盖了该村的54户建卡贫困户;黄金村服务站依托兴晨中蜂专业合作社覆盖村内19户建卡贫困户和镇内97户饲养中蜂的建卡贫困户。两村服务站及合作社直接带动了近1000户农户,其中200户属于建卡贫困户。在服务站运行的半年时间里,核桃、蜂蜜、腊肉、马铃薯等农产品销量成倍增长,销售总额已超过800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实现销售收入约100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左右。

  三是助力开展主题活动。“网上村庄”电商公司结合东安镇的特色与需求,通过策划开展的东安金秋晶冬旅游季系列主题活动,极大提高了东安镇的知名度。如已实施的国庆黄金周“板栗采摘”活动和“金秋城口彩叶”观光活动,组织和带动了自驾车2000余辆、游客8万人次,成功推介了该镇板栗、核桃、蜂蜜等原生优质农产品,以及城口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淳厚浓郁的大巴山原乡文化。

  “网上村庄”电商公司主要为现有生产模式下的分散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服务。其建设与运营既要立足实际、充分接上地气,又要紧跟潮流,积极开拓创新。对此,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启发:

  一是必须选好带头人。要选择扎根农村,既知乡情、又懂电商、还会经营的本土带头人。东安镇新建村服务站、黄金村服务站之所以建设顺利、运行有效,关键就在于负责服务站的袁金凯、范中福是本乡本土的优秀带头人。带头人一靠引回,二靠培训,袁金凯是引回的返乡创业青年,范中福依靠系统培训实现快速成长。

  二是必须组建好合作社。要扎扎实实地组建与服务站、与电商平台有紧密利益联系的合作社,通过订购、包销、入股等多种形式把农户组织起来,让产品提供有坚实保障。目前,新建、黄金的合作社都还处于松散型的联合,利益机制与合作方式正在完善。对于非标农产品,除了生产,质量和信用风险控制都需要依靠合作社来实现。

  三是必须策划好产品与活动。重点服务一般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的电商服务,需要多渠道、多平台的融合运营模式,单一的渠道与平台均难持续发展。新建村服务站在产品策划、包装和提升上有一定成效,前述开展的主题活动也让东安镇在“旅游+汽车后备箱”、“产品+活动+文化”、“线上+线下”的融合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四是必须嫁接好上端平台。网上村庄电子商务平台正逐步完善,服务站同时利用电商平台开放兼容特性,向上嫁接其他电商大平台,充分为其所用,加速延伸市场半径。新建村服务站在平台利用上做得比较出色。

  五是必须夯实周边保障。在生产技术研究推广、产品策划及品牌打造、质量监督控制体系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方面尚需有关政府部门给予支持,发挥主导作用,为电商扶贫创造更好环境。

  东安镇政府表示,近两年内,东安镇将在5个贫困村搭建网上村庄电商扶贫平台,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通过组织引导全镇502户建卡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生产销售农产品,以及盘活资产资源,在这一平台上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后,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