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羊年还有50多天 重庆74个羊地名你能数出几处来
周一冬至,昨天微信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晒羊肉汤锅、烤全羊等羊套餐、羊美食。
羊年还有50多天就到了,你是否留心过身边有哪些羊地名?知道羊地名是怎么来的吗?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全市共有74处羊地名,遍布各区县。
放羊
江北区羊坝滩
民国初期放羊地
主城九区,羊地名要数江北区最多。比如:羊坝滩、白羊湾、绵羊坝等。
羊坝滩,位于金渝大道,属于寸滩街道。江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民国初期,靠近长江边一带,常有人在此地放羊,所以取名羊坝滩,并沿用至今。
重庆山羊较多,绵羊较少。不过在绵羊坝,这里正是繁殖绵羊的地方,所以取名。
羊角
沙坪坝区羊角堡
地处山堡形似羊角
江北区鱼嘴附近,有个地名叫白羊湾,因为当地有块石头形如白羊,所以取名。
沙坪坝区土湾街道,有个羊角堡社区,乘坐过210、215、262、802、808等路公交的读者,都会经过羊角堡公交站。沙坪坝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称,羊角堡这个地名大约在1911年得名,“经考证,当时这个地方地处山堡,远看就像羊角,老百姓形象地叫它羊角堡。”
在我市,羊角堡这个地名,不仅沙坪坝区有,长寿区也有。有“羊角”两字的地名,有綦江区的羊角场、羊角街,武隆县的羊角岩,秀山县的老羊角、羊角等,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地形像羊的角而得名。
羊皮
渝中区羊子坝
百年前荒坡晒羊皮
提到羊子坝,很多人不会陌生,现位于渝中区南部,储奇门附近。
为何叫羊子坝?渝中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这里很繁华,也没有与羊相关的动物,不过这个地名确实与羊有关。
“以前这里是荒坡。”工作人员介绍,1900年前后,此处是买卖羊的地方,后来商贩常在此地晒羊皮,所以改名羊子坝,并一直沿用至今。后来,这里开始通车,如今这里有羊子坝社区居委会、药材工会旧址等。
羊儿山 地形像山羊两只耳朵
奉节县的羊儿山,取名是因为地形像一只山羊的两只耳朵。
彭水县的羊头铺,地处山间河谷,距县城12公里,因为后山有一块石头,像羊头而得名。
羊肠弯 山路十八弯像羊肠小道
武隆县有个地名叫羊肠弯,当地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因为路小弯多,寓意羊肠小道,“2004年6月合村并组,由原大屋基、羊肠弯村民小组合并为羊肠弯村民小组。”
羊奶子坪 只是羊奶子树多
巫山县有个地名叫羊奶子坪,不过这并不是因为羊奶而沿用,“这里栽种的羊奶子树(又名山茄子、蓝果,可酿酒、做饮料和果酱)多,所以叫羊奶子坪,2004年合村并社,合并而成。”巫山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
羊牯坨 家家养羊,公羊尤其多
还有些羊地名叫人难以琢磨,比如黔江区羊牯坨,因为此地过去户户养羊,其中公羊(羊牯)尤其多,所以叫羊牯坨。
在荣昌县,有座桥叫做羊儿桥。当地村民介绍,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该桥在竣工时杀羊子庆贺而得名。
谷羊坪 和羊没有半点关系
在彭水县,有个地名叫谷羊坪,地处中山缓坡坪地,稻田较多,每到秋季,谷黄一片,人称谷黄坪,后以谐音演绎为今名。“这里是香同村驻地,主要是苗族,黄姓居多,从白石溪迁来已有7代。冉姓主要是土家族,从鹿鸣乡张家山迁来已4代。还有董、洪、曾、陈等姓同住。”彭水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个地名
一段历史
“用动物来命名的地名,主要是因地貌而得来,其实,地貌像龙像马,像龙像羊,大多数都有点牵强附会。”我市著名老地名专家李正权告诉记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瑞兽与凶兽之分。比如瑞兽,我市的龙地名最多,达到上千个,比如九龙坡、小龙坎、龙头寺等。比如蚂蟥,最著名的就是江北的蚂蟥梁,在观音桥西面,那山梁长长的,两头小,中间大,像一条蚂蟥,于是叫蚂蟥梁。后来修渝澳大道,把梁挖断了,那个地方也就不再像蚂蟥了。
李家沱的马王坪以前叫蚂蟥坪。巴南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也是形状像蚂蟥得名,“当地老百姓叫这个名字很不习惯,也不顺口,联想到蚂蟥也很不舒服,后来以讹传讹,传成了马王坪。”
李正权说,重庆有山有水,多岩多石,山势、水势变化多端,岩石更是有棱有角,就可能附会成某种动物。“白象街、牛角沱、鹅岭、虎头岩、走马、歇马、虎溪、鸳鸯、兔儿坪、虾子蝙、野猫溪、鸡公嘴、鸭儿凼等地名,都是重庆人形象思维的结果。”
不过,随着城市的开发,不少地貌已经发生改变,“如果地名沿用不改的话,还让人多少能够回想一下当年的情景。地名一改,一段历史、一种形象思维也就湮灭了。”李正权说。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见习记者 秦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