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老旧单体楼“抱团”成街区
渝北区双龙湖街道瑞雪花园,街区化管理的几栋单体楼不仅加装了电梯,还规范了停车位。(5月19日摄)
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兰桂园,孩子们在封闭管理的中庭玩耍,街区封闭式管理后,孩子们的安全更加有保障。(5月20日摄)首席记者崔力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近日,记者在渝北区双龙湖街道绿茂社区兰桂园街区看到:入口自动道闸机一杆一车有序放行,车辆都停在划定的车位上,绿化带干净整洁……
“环境变好了,楼道、小区都干净了。”在这里住了20多年的李梅坦言,“自从去年老旧单体楼引进街区制管理,大家对如今的居住环境十分满意。”
为创新社会治理,渝北区双龙湖街道从2017年起启动老旧单体楼街区制管理,截至目前,该区已全面完成86栋42万平方米老旧单体楼的街区制管理。新建街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功能配套、绿化美化质量、文化内涵质量和物业管理水平五个方面改善明显,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双龙湖街道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城区,现有单体楼850栋,约占全渝北区单体楼总数的一半。
“这类开放式小区属于城市中较早开发的区域,虽然周边交通便利,但小区公共区域治理总不太理想。”双龙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林坦言,这些老旧单体楼建筑质量差,安全隐患大;基础设施差,功能配套不全;人居环境差,脏乱现象突出;物管服务差,矛盾纠纷多,多年来都是当地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2017年起,针对老旧城区管理无序、管理单元过多问题,双龙湖街道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采取“联单成体”构成合围式街区和“联单成片”建开放式街区,推行街区制管理。
具体来讲,能形成小区的,采取绿化、围墙、栅栏、通道等形式进行物理隔离,将邻近的单体楼整合起来建成小区;空间布局分散、无法物理隔离的,则“联单成片”实行区域化管理。
双龙湖街道规定,凡是被纳入街区化治理的,都由街道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城建、房管、文化等科室逐一进行规划设计改造。目前,86栋老旧单体楼已全部完成室外用电线路改造,增补了通道路灯,实现街区照明全覆盖;完成“三无”单体楼用电一户一表改造2400余户,整治脱落外墙砖1.5万余平方米;路面全部黑化和破损整治,合理规划停车位;新安装电梯80台;打造小游园、小绿园4处。
以奖代补增强物业“造血”功能
老旧单体楼街区制管理,得三分建、七分管。刘林说,改造完工只是第一步,做好后期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此,飞湖路社区主任杨勇深有体会,他说,推行街区制管理,带来的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还有专业化的物管服务。
“我们楼栋有物管当没物管,反映问题他们解决不了。”“楼下路灯坏了几个月,谁来修?”“窗外就是一片菜地,气味熏人,有人管吗?”……过去,杨勇和同事们每天都要接到好几单类似的投诉。
现在的飞湖雅园街区有7栋老旧单体楼,尽管楼栋不多,过去却进驻了三家物业管理公司。
“物业公司多了,反而出现问题。大家‘各扫门前雪’,楼与楼之间的交界处没人管,再加上部分物管应付了事,居民意见很大。”街道在飞湖雅园启动街区制管理后,飞湖雅园街委会邀请三家物业公司现场PK,300多户居民全部参与打分。
几轮竞争下来,城南物业公司因其公开透明的收费标准胜出。
因全新亮相的物业公司增加了电梯管理、门禁系统、停车位管理、绿化服务、机动车充电桩等服务,居民们同意物管费由每月每户10元涨到40元,运行下来,物业矛盾纠纷下降50%。
“这次合作,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城南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唐光华说,因老旧单体楼物管费普遍较低,双龙湖街道委托他们对街区背街小巷进行清洁维护,并按每年9至12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为增强物管公司“造血”功能,街道还将街区公共区域的停车位及临街广告交由他们经营管理,以此保证对居民的服务不打折。
目前,双龙湖街道按照一个街区一个物业单位管理的原则,已实现86栋单体楼物业管理全覆盖。
物业全覆盖了,如果没有一套成熟的考核激励机制,就会出现管好管差一个样的情况。对此,渝北区财政出台政策:按照街区房屋面积每月0.3元/平方米的标准,向辖区街道划拨补助资金,由街道根据考核以奖代补发放给物业公司。
根据这一情况,双龙湖街道牵头制定了严格的考核体系、奖惩办法,将居民代表列入考核组成员,“物业好不好,业主说了算”。
街区事、大家议、商量办
在翠湖路社区瑞雪花园街区,2单元楼正在安装电梯,完工后,这个街区的改造将完工。
“去年10月听说要街区化管理,我们都挺高兴。”瑞雪花园居民周萍说,“但马上问题就来了:小区怎么改?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光搞面子工程?会不会反倒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不少居民心里也没底。”
翠湖路社区主任陈庆永坦言,老旧单体楼环境差、隐患多、有违建,还牵涉不少居民的既得利益,说服群众拆违腾地,并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出谋出力,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每一家的情况、想法都不尽相同。
“让老旧单体楼居民参与到物业品质提升中来,政府补钱的同时,不妨多听听居民的意见。”街道发出这条指令后,陈庆永和同事们行动起来,对接居民需求,在制订整治方案、设计效果图、进场施工等环节向居民征求、采集意见。
整治前,召开座谈会、组建“群众评议团”,充分沟通、协商;设计阶段,街道、社区组织居民代表与设计人员一起对照设计效果图,提出修改方案;开工前,再次征求群众意见,为小区建设“量体裁衣”。
安装电梯、划停车位、装扶手栏杆、解决楼道灯光……陈庆永说,这些表面看起来不起眼的环节,都花了不少时间去调研,根据居民的需求几易其稿。
在瑞雪花园,居民意见得到充分尊重,即使进入了施工阶段,他们仍然可以随时提出修改意见。
“街区里有一片小空地,按原来的设计,是建一个花坛。但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居民又觉得不实用,建议把花坛换成停车位。”陈庆永说,当时,一个花坛已经初具规模了。但设计、施工方听了意见觉得合理、可行,便予以采纳。
如今,双龙湖街道86栋老旧单体楼已“抱团”成13个街区,推行“小区物业管理+街区自治”的模式,“街区事、大家议、商量办”成了常态。
今年,双龙湖街道还有三个老旧单体楼片区正在实施街区制管理,面积10万余平方米。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张莎
原标题:如何解决老旧单体楼管理无序、管理单元过多等问题?渝北双龙湖街道走出一条新路子—— 抱团实行街区制 环境不再“脏乱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