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我们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从重庆保存的这些档案里可窥一斑
1951年,璧山县(现重庆璧山区)五一劳动节抗美援朝爱国示威游行大会摄影纪念。璧山区档案馆供图
华龙网消息,抗美援朝是一场立国之战,我们在武器装备全面落后的情况下,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靠的是什么?今(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在重庆璧山区档案馆近日展出的一些档案中,记录了抗美援朝期间,璧山青年踊跃参军,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支援前线等盛况。俗话说,窥一斑而觅全豹,从中,也许我们能找到答案。
“四川省璧山县(现重庆璧山区)抗美援朝分会1953年1-6月半年来工作报告”档案(部分)。璧山区档案馆供图
青年:踊跃参军 落选者有哭着回家的
在重庆璧山区档案馆,珍藏有一份“四川省璧山县(现重庆璧山区)抗美援朝分会1953年1-6月半年来工作报告”的档案。
该档案中显示:“我会于1951年2月成立以来,迄今两年有余,在此两年中,除积极推动一切工作外……都围绕着抗美援朝爱国运动进行……本年春节,扩军运动开展,参军青年,极为踊跃,计在一月之间,选收了1300多人,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营长及教导员到璧接训……这次参军的验收比较严格,而落选的不愿回家,甚有哭泣而归者。以视伪统治时期,估拉丁壮,避之犹恐不及,殆已不可同日而语,在这高潮中,一般青年深以不得入伍为恨,爱国情绪之高,已可概见。”
“四川省璧山县抗美援朝分会1953年1-6月半年来工作报告”档案(部分)。璧山区档案馆供图
对此,重庆璧山区档案馆副馆长罗杨表示,这份档案体现了抗美援朝期间,璧山人民参军的高涨热情,并且与旧中国时期的“拉壮丁”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积极踊跃,主动参军,保家卫国;一个是东躲西藏,“避之犹恐不及”,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意识的觉醒,知道了“为什么而战”,璧山参军的盛况,也是当时全国的一个缩影,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气质和一往无前的气概,这也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我们能够战而胜之的强大精神动力。
1952年“璧山县卫生工作者志愿参加抗美援朝防疫工作队人员名册”档案(部分)。璧山区档案馆供图
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上前线 组志愿手术队赴朝服务
在璧山区档案馆,还有一份1952年“璧山县卫生工作者志愿参加抗美援朝防疫工作队人员名册”的档案,以及一份1953年1月18日的“四川日报”。
这份“璧山县卫生工作者志愿参加抗美援朝防疫工作队人员名册”是当时的璧山县医务工作者协会报送给璧山县人民卫生院的。
里面提到:“有多数会员为美帝细菌战激起愤怒高潮,均已写下决心书,请求站在最前线为白衣战士,足证会员等热爱祖国、争取世界和平,尚不后人,兹将我会全县自愿参加抗美援朝防疫工作人员计504名,一并备订名册三份,送请你院核转。”
而1953年1月18日的这份“四川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了“四川省卫生工作者谢锡瑹等组成志愿手术队赴朝鲜服务”的报道,副标题则显示“省、市抗美援朝分会及各界代表举行欢送大会”。
1952年“璧山县卫生工作者志愿参加抗美援朝防疫工作队人员名册”档案(部分)。璧山区档案馆供图
1953年1月18日的“四川日报”头版。璧山区档案馆供图
重庆璧山区档案馆副馆长罗杨介绍说,谢锡瑹是璧山人,1903年出生,我国著名的骨科和放射科专家。他14岁入读重庆求精中学,1921年毕业后考入湖南湘雅医学院攻读医学专业,1931年被保送入北平协和医院深造,专攻放射科和骨科,1934年被聘为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讲师,并兼附属医院主治医师,1939年考取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放射专业研究生。1941年谢锡瑹回国后,任华西协合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和医学院教授。
1953年,谢锡瑹就任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同年,组建以骨科和脑外科为主的四川省抗美援朝外科手术队,由谢锡瑹任队长,奔赴朝鲜前线。
在朝期间,医疗队共收治伤员10620人,其中手术治疗423人,挽救重危伤员150余人,同时短期内培训了一批志愿军医护人员。谢锡瑹曾因劳累过度,高血压突发被送回国疗养。当病情稍有好转,即再度入朝,到志愿军第二基地担任骨科战场教学工作。
1954年,谢锡瑹从朝返国,继续担任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兼骨科及外科主任医师。1985年10月8日,谢锡瑹病逝于成都,终年82岁。
罗杨表示,从这些档案里,可以看出,在抗美援朝期间,不仅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也是主动请缨、奔赴前线,正是有了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华龙网记者 伊永军
原标题:抗美援朝我们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从重庆保存的这些档案里可窥一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