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主城腊梅香从这里来
近日,我市迎来2018年第二波寒潮。冬天里的腊梅香,成了很多人心中温情的记忆。花贩背上背着成捆的腊梅,随便买一把,家里能香半个月。
俗语说,梅花香自苦寒来。1月23日,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循着腊梅香上了南山,找到了这香味的源头。
儿女回家 总会亲手给他们捆一把腊梅
南岸区南山上的双龙村木耳坪社周边村社,家家户户都种腊梅。腊梅品种不一,有素心、红心、蜡坨,还有红梅。一头扎进去,空气中满是腊梅的清香,闻也闻不腻。除了清香,满树的腊梅也给村社增色不少,走进去,像走进了花园。
今年76岁的吴秀芬就住在这里。她老伴已经80岁,儿女们要么在城里,要么在外地。吴秀芬把屋子、院里院外打扫得很干净,院坝边上,晾着刚洗好的衣服,而旁边,便是一片腊梅林。
76岁的吴秀芬自家小院里腊梅飘香
“我们家共种了20多棵腊梅树,年头久远的已经在这里长了近30年。”吴秀芬说,她很久以前就开始种腊梅,那时村社给每家每户赠送腊梅树,种在房前屋后,一到冬天,连着要香几个月。
“主城的花贩知道我们这里腊梅多,每年腊梅花开,他们就准时来收。10多年前,花贩来收腊梅,一把2块钱左右,现在根据腊梅质量,一般在5块至10多块不等。花贩有些是常客,每年冬天都来,虽然不知道名字,但一看就认识,亲热的打招呼。他们来之前,我和老伴会拿剪刀剪腊梅条子,捆成捆,放在院子里,他们来了,就直接收走。”吴秀芬说,他和老伴现在年龄大了,只能等着花贩来收,早些年,他们自己背着腊梅下山卖,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
路边的地摊,是最传统的销售渠道
“去年,我们腊梅卖得好,还有单位来买树,300块钱左右一棵,卖了两棵。今年开花少,总共加起来可能就卖了800块钱左右。”吴秀芬说,住在城里的儿女,周末有时会回家来看望两老,离开时,她总会亲手捆一把腊梅,放到他们车上。她相信,这腊梅花里有祝福,有深情,有孩子们年轻时候的记忆。
人来人去 花开依旧
和吴秀芬同村的黄德贵家里也种了很多腊梅,他家的腊梅数量多,品种也多,例如腊梅中的上品腊坨,他家里就种了三四棵。腊坨花开得很密,一团团、一簇簇,全是花骨朵。它开花的时间较晚,其他品种腊梅花已开败,它却才刚刚盛开。
黄德贵家中的腊坨盛开,香气扑鼻
“腊坨开很茂盛,所以要比一般的腊梅更香,保持更久。”黄德贵手拿剪刀,正在给腊坨修枝。在他的记忆里,腊坨这个品种,在父辈时就开始引进。小时候,满院子腊梅花开时,小孩子就喜欢在树下跑来跑去,追逐嬉戏,一闻到这香味,便能想到很多往事。人来人去,花开依旧,这是腊梅花给黄德贵的终极印象。
另一边,身穿蓝色工作服的赵女士,正站在梯子上,给腊梅树干削皮。她说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腊梅繁殖,发出更多枝条。“刚种植的腊梅树,通常都比较瘦弱,因此我们一般会挑选两枝强壮的树干,把头上的树皮削掉,然后用薄膜包起来,不用多久,就可以长出根须,用来移栽。”赵女士说,他们家种得腊梅,一半是自销,一半是卖给花贩,她和黄德贵一样,腊梅的清香伴随她走了几十年。
赵女士给腊梅树干削皮,帮助腊梅发出更多枝条
当然,腊梅香不光让人心旷神怡,腊梅本身还能为当地花农增收。出了村社,便是上南山的大路,大路两旁,摆满了成捆的腊梅花,其中还有少见的红梅。“今天买腊梅的人比较少,周六周日会多一些。我家就住在附近,家里有几十棵腊梅树,平日里没事,便在这里摆摊卖腊梅。”在路边摆摊卖腊梅的黄盛素今年64岁,她表示,要把腊梅搬下山对她来说已经有些困难,加之主城不能随便占地摆摊卖腊梅,因此她便驻守在家附近的公路边卖花。
南山上的腊梅生意
“腊梅的季节都快过了,最近来收花的花贩也少了,如果腊梅卖不出去,我们就拿来泡茶,或是熏腊肉。”黄盛素笑嘻嘻的,半带苦恼的说,主城的人听了这句话一定会觉得她奢侈,把腊梅拿来熏肉。不过,这正是他们的幸运之处,有看不完的腊梅花,闻不完的腊梅香。这些腊梅,会经过花农的手,走进千家万户,让整座城市,都有一丝关于花香的记忆。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范圣卿 杨华 冉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