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区县每年为老百姓减少办酒宴支出1.2亿元
村民正在看村规民约。 通讯员 谢道玖 摄
服刑结束回家办“转运酒”、怀孕期间办“安胎酒”、高考落榜要办“安慰酒”……近年来,我市一些区县整酒名目越来越多、酒席场面越来越大、礼金也越送越多。这些名目诸多的整酒,也让中国传统的礼尚往来习俗变了味儿。
但近日,记者在巫溪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通过出台制度管理党员干部、完善村规民约约束老百姓等措施,逐渐“刹”住了整酒风。
变了味儿的风俗
“人情大如债、头顶锅儿卖。”在巫溪,不少家庭一年的收入只够支付参加酒席的“份子钱”。
塘坊镇安乐村三社68岁的村民李福清是建卡贫困户。2013年,他家的礼金支出高达7000多元,搭上他全年种地收入还不够。不得已,他去银行取出了当年的养老金960元,勉强应付了当时的5场酒席。
那一年,他参加的酒宴除了传统的红(结婚)白(丧葬)酒宴外,还有生日酒、升学酒、搬家酒、生病酒和满月酒。其中最离谱的是,一位亲戚干活时被铁钉戳破了脚板,竟然也办了场酒。
整酒风带来的“攀比风”直接导致了浪费。据了解,在当地农村办一桌酒席动辄22—26个菜(必须是双数),加上车队、乐队、烟酒、帮工和烟花爆竹等,办50桌酒席少说也要三四万元。酒席一结束,剩菜能堆成小山。
巫溪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当地每年举办的酒席中,传统的婚丧嫁娶酒席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其余全都是各种名目的“无事酒”。
原本充满温情的礼尚往来变成了人情迭加的敛财,传统习俗就这样变了味儿。
用制度管住党员干部
如何“刹”住整酒风?巫溪县决定,先从党员干部抓起,通过抓党风促政风来引导老百姓移风易俗。
2014年,巫溪县出台了《严禁党员干部职工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试行办法》,严禁党员干部职工操办除婚丧嫁娶以外的“无事酒”,并明确了婚丧事宜简办、整酒登记备案、不准邀请管理服务对象、不准动用公款公物等制度,为党员干部职工划定了整酒“红线”。
制度一出,全县震动。一些党员干部打消了办酒的念头,但也有人抱有侥幸心理。
“对于党员干部违规办酒,有领导职务的一律免职;一般干部一律降级;临时聘用人员一律辞退!”巫溪县纪委相关负责人说。
因违规办酒,该县文峰镇原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袁某被免职;菱角镇党委委员、政法书记胡某被免职;古路镇彭庄村村委会委员肖某被免职……
巫溪县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该县共查处违规大操大办问题31起,纪律处分8人,以免职、辞退、诫勉谈话等方式处理48人,问责6个单位及10名有关人员。
用“土办法”引导老百姓
一纸公文只能管住党员干部,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又该如何引导呢?
老百姓的事儿,只能用老百姓的方式解决。在我国,村(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此,巫溪县纪委牵头,指导32个乡镇(街道)的330个村(社区)将整治大操大办作为村(居)民自治的重要事项,将禁办“无事酒”写进了村规民约,由村民签字认可并公开签订承诺书,以承诺书作为今后违规处罚的依据。对于执意要整“无事酒”的,由村(居)干部提前上门劝阻。
在巫溪农村,要操办红白喜事,主人多会委托一人管事,这人就是“总管”。该县将“总管”作为切口,通过开设“总管讲堂”对全县“总管”进行培训,引导他们拒绝操办无事酒的同时,劝说主人降低操办红白喜事时的酒席规模和成本。
在民间,其实多数人都深受“无事酒”之苦,只是碍于情面不得不参加。有了村规民约后,大家积极对整“无事酒”的行为进行举报,“无事酒”之风得以逐渐收敛。
每年省下宴请资金1.2亿元
“硬”办法管干部,“软”办法规范群众,整治“无事酒”的成效逐渐显现——巫溪县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该县共叫停“无事酒”1700多起,此外每年说服教育群众打消操办“无事酒”念头1.2万余起。按照每场“无事酒”花费1万元来计算,每年为群众省下宴请资金1.2亿元。
在规范“无事酒”的同时,该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也逐渐形成。
这几天,塘坊镇安乐村村民杜发安正在忙着为儿子正月十六结婚作准备。按照过去的风俗,办上50桌酒、租10辆婚车、每桌22个菜品再加上助兴的乐队、烟花爆竹等,少说也要花五六万元。但现在按照村规民约的要求,他只预备了20桌酒席,婚车减少到6辆,菜品减少到16个,还取消了乐队和烟花爆竹,这样,花上一两万元就能办个简单热闹的婚礼了。
自从该县整治“无事酒”以来,李福清家支出的“份子钱”也直线下降:2014年—2016年,李家每年的礼金支出分别为4000余元、2000余元、1000余元,老两口再没取过养老金去凑“份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