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位老街坊再聚首 已拆迁的黄桷渡一直在他们心里

06.05.2018  20:03

重庆有个地方叫黄桷渡,是个水码头。

1998年,因城市建设,黄桷渡拆迁,当地居民陆续搬走了。但老街坊并没有忘了这里,时常聚在一起回忆这片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5月6日上午,南坪后堡公园附近,300多个老街坊聚在一起,以传承黄桷渡历史文化为主题,回忆他们印象中的黄桷渡。而这,已经是1997年以来,大家的第6次聚会了。

300个老街坊聚在一起

老街坊的聚会现场 上游新闻记者 景然 摄

上午10点,天还下着雨,南坪后堡公园附近的一块空地上,300多名老街坊早早地坐在了一起。

张家的大哥呦,好多年没看到你喽。

别个老师是从北京赶回来的,就为了见见大家。

过多少年都忘不了咱们的黄桷渡。

……

老街坊一见面,就是聊不完的当年事。

大多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多年不见,看到人就会感动的想哭。”聚会的主持人杨思云今年61岁,是黄桷渡的老住户,已经参加过两次聚会,每一次都觉得欣喜。

杨思云说,虽然说是主题聚会,但无外乎是大家组织起来看看节目,重要的是能够聚在一起,以传承黄桷渡历史文化为主题,突出宣传正能量,赞黄桷渡英雄人物,颂黄桷渡好人好事,忆黄桷渡历史风云,叙黄桷渡风土人情和人文趣事。

黄桷渡是儿时的天堂

64岁的郑大爷是土生土长的黄桷渡人,上世纪30年代,郑大爷的父亲从渝北搬到南岸,他们家在黄桷渡生活了近70个年头。

在郑大爷的记忆里,他生活的这个地方,就叫“黄桷渡”。周围有黄桷渡粮店、黄桷渡小学、黄桷渡牛奶场、黄桷渡药材仓库……渡口还有一棵两三个人都抱不拢来的黄桷树。

从黄桷渡口,坐过河船就可以方便地进城,到达河对岸的南纪门。

关于这个渡口,还有一个传说,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黄桷渡的人个个都晓得。”郑大爷说,相传,有一位得道高僧到黄桷渡口过河,恰逢河水猛涨,因为都是手摇的过河船,江面上的渡船都停摆了。

高僧一个健步,腾空而起,摘下渡口黄桷树顶的一片树叶,树叶飘落江中,化作一叶小舟,载着高僧渡河而去。

1998年黄桷渡拆迁,当地居民陆续搬走后,黄桷渡“变成”了黄葛渡。为了这个事情,不少本地居民联合起来,为了把名字改回来而四处奔走。 

并非大家没事找事,一字之差,让生活在黄桷渡的老居民陷入了无限的纠结。

地名改了,就像人改了名字一样,对于过去,仿佛就失去了念想。

嘿,我小时候,黄桷渡的那一片沙坝子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儿的天堂,每天都有在上边打滚。”聚会的组织者、总策划人是尹柱荣、尹柱伟两兄弟,当年两兄弟都是沙坝子上的孩子头,后来黄桷渡拆迁,一家人就搬到了渝中区。

虽然离开了这里,但对于老家的感情却越发浓重。“夏天下河游泳,冬天来滚铁环,什么‘偷蛋’、‘跨驴’,天天都要耍,摔在沙滩上不仅不疼,还要打几个滚,那沙子细细的,打在身上舒服。

沙坝上每天最少都有20多个娃儿在玩闹,多的时候30多个,呼啦啦一堆,留下一地脚丫印儿,转眼又被新的河水冲刷的没了踪影。

尹柱荣回忆,黄桷渡拆迁后,他每每路过这个地方,都要在南滨路上站一会,寻找当年自己玩闹的那片沙坝子,仿佛仍旧能看到光着膀子的小娃儿呼啦啦一片的情景。

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

和很多老街坊一样,组织者之一的赵桂兰阿姨对这个地方始终难以忘怀。

远在北宋初期250年前,黄桷渡就是连接长江南岸与渝中,重庆到黔贵的必由之道。”在赵阿姨写的文章中,有她对黄桷渡的不少研究。

比如名字的来源,因南岸沿江及道路两旁佈满参天绿荫的黄桷大树,为候船过江的客商及路人护凉遮荫,由此而得名为黄桷渡。

北宋时期乃至解放后六十年代以前,那时候的黄桷晚渡昌盛繁荣。江边人流湧渡,江中百柯争流。晨雾或晚霞的渡口,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多有风骚。

龙门东去水合天,待渡行人暂息肩,自是晚来归心急,江头争上夕阳船”,为宋代余玠诗句。清乾隆时已传为巴渝八景之一,王尔鉴修《巴县志》再次把黄桷晚渡划列为巴渝十二景中。

我是解放那年出生的。在我幼小记忆中的渡口,晨曦还未开启,急于过江的,成群结队挑担背筐的生意人,络绎不绝从我家窗下经过。”赵阿姨回忆,驼着沉重货物的马帮队,达达的马蹄声,总能早早把她从梦中喚醒。

那时候,码头上熙熙攘攘在黄桷大树下等候过江的人流,长长的队伍蜿蜒排开而来。江边煤船,米船,菜船还有水泥厂的埠船货船。……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码头停靠或稍作休整的船家,操着南北不同的口音,在岸边茶舍泡上一壶绿茶聊天谈地,或进得酒店小酌展杯,开怀豪饮。

最美是夕阳之夏,缤纷的奇彩之霞,给江岸套上橘红的轻纱。岸边有株特别高大茂密绿茵的,不知什么年代就有的黄桷古树,盘根错节雄霸渡口石梯。候渡的客商围树席地而座,丝丝凉意瞬间袭来,疲惫顿时减轻。

伏身拉绳的纤夫不时擦身而过,雄壮悠扬的川江号子声,合着浪涛美旋乐队的演奏,声振四方。

这样美的一副画面,你叫我怎么能忘记。”每每谈起黄桷渡,赵阿姨总有说不完的话。

赵阿姨说,她写了很多有关黄桷渡的文字,其中还有两首诗歌。文字如下:

我爱故乡黄桷渡

我家故居黄桷渡,梦中恋她千百度。

文人笔下多有彩,巴渝景观占头坐。

黄桷大树参天送,盘根错节拥半坡。

乘渡客商绿荫护。酷署一扫盼艄公。

夕照江水翻金波,橘红晚霞罩山坡。

悠悠千帆浪中过,鱼跃龙庭风来歌。

晚霞相拥波光麟,渡舟清唱悠闲行。

两岸灯火齐放彩,倒影下江惊龙庭。

百舸争流赛江中,秋风瑟瑟浪合歌。

鱼伴舞来乐艄公,小舟身后拖碧波。

纤夫

江中船舟悠悠游,哪知纤夫苦如牛。

背驼骄阳烤昌油,寒冬江水泡双脚。

长年拉绳背己驼,双肩磨破血汗流。

严冬哪知热坑头,风餐雨雪衣不留。

川江号唱振山河,风打拍来浪和乐。

急流险滩休奈何。我盼纤夫早歇脚!

写这些,一方面是寄托我的乡愁,另一方面,也希望这段历史记忆能够传承下去,让它能够活在更多人的记忆中。

赵桂兰表示,这些老街坊们会和她一样,一同将这里的情怀和文化广泛传播,也让更多的人知道重庆曾经有黄桷渡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很美!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景然 图片除署名外由赵桂兰提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