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始的难题 如何破解“开学式堵车”?
开学堵车,见怪不怪。对于主城各中小学周边道路因私家车接送小孩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管理者和参与者似乎都有心理准备。然而,周而复始的“开学式堵车”现象究竟该怎么管?破解的难点又在哪里?
2月24日是全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家在北滨路一小区的居民吴涵,还是决定开车送六年级的儿子浩浩前往学校。早上7点过一点,父子俩出门,前往沙区小龙坎附近的小学。7点40分左右,他们抵达校门时,这里已经有10多辆车停靠,都是家长开车送孩子上学的。
值守这所小学周边区域的交巡警告诉记者,“驾车送孩族”在校门外一停一走,每辆车平均花费10秒时间,校门50米范围内的交通就会停滞10秒,拥堵就这样慢慢积累。
市公安交通监控指挥中心民警发现,开学这3天,主城道路通行流量明显增大,特别是中小学校附近道路的早高峰,由8点提前到了7点40分左右,而晚高峰由5点半提前到了5点左右。其中,沙坪坝三峡广场、渝北区鲁能星城、渝中区黄花园附近道路拥堵程度有显著增加,“开学式堵车”再次席卷而来。
吴涵曾尝试让儿子自己乘坐公交车由江北前往沙坪坝。可早高峰拥挤,儿子好几次都没挤得上去,还有两次因石门大桥上堵车,儿子最终是跑到学校的。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刘伟博士认为,现有的公共交通条件难以保障学生自主上学,上学放学与上下班高峰叠加,这时候公共交通工具会非常拥挤,不适合身体相对单薄的中小学生。
刘伟表示,“开学式堵车”现象周而复始,给城市未来的交通发展提了一个醒:如果城市公共交通的供给侧,不能有效满足学生自主出行的需求,则会有更多的家庭选择拥有和使用小汽车,城市交通很可能会继续朝着小汽车化的方向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交通环境问题。
对此,刘伟建议,要大力推动公共交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小学生中间推广“定制公交”。“定制公交”从去年11月起在我市推行,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刘伟说,“定制公交”适合具有相同出行时间和相同出行目的地的人群,学生上学正有这一特点,其运行的成本也低于校车。
交通学者沈浩也建议,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在学校周边设立“无车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步行道占道停放。同时,优化学校周边的步行系统,利用色彩迥异的涂装,从视觉上区分出街道的步行设施,添设隔离墩等,避免占道经营、占道施工的侵入。同时还应该动态清理校门—人行道—行人过街系统—轨道交通站点一线的各种步行障碍,从而保障学生就近步行上学。另外,在上学放学时段,加强警务资源在校门周边的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