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 都市白领成为高发人群
3月3日,是第 19 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宣传教育主题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3月1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邓安春教授介绍,由于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都市白领成为高发人群。而做好一些细节保护,对于保护听力也能有正面作用。
小烟民患上中耳炎
年仅18岁九龙坡区某中学高三男生张辉(化名)因抽烟过度,导致中耳炎发作前往医院就诊。陈奇说,他已有6年"烟龄"。最初一包烟够抽近一周,后来两、三天就要抽一包烟。但自春节以来,他每天都要抽近两包烟。近日,他一早起来感觉耳朵嗡嗡作响,身边人说话的声音也感觉比以往要小,他便在妈妈陪同下前往新桥医院就诊。
邓安春教授介绍,吸烟不仅会直接损伤呼吸系统,还可能导致人听力下降。因为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供应内耳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甚至会直接造成耳聋。有调查显示,吸烟的人会比不吸烟的人较早地丧失听力,并且更容易患耳部感染或在大的噪音影响下听力下降。吸烟者患中耳炎的几率大约是不吸烟者的三倍。
专家提醒,除了吸烟外,长时间用耳塞听音乐、在高分贝的环境中久呆、服药不当等都可能会对耳朵带来危害。一旦出现耳内发炎时,必须立刻就医,不可耽误,并一直观察到痊愈。
游泳耳朵进水患上中耳炎
家住沙坪坝的林先生,每年夏天都会患中耳炎。他从3岁时就学会了游泳,每到夏天或是在嘉陵江、或是在游泳池,都有两三个月时间会坚持游泳,一般每天都会畅游至少2个小时。但每年夏天他都会患上中耳炎,在多家医院就诊后均是治标不治本。经专家诊断后才得知,每年夏天他都会患中耳炎的原因,竟然是他游泳时耳朵进水留下的祸根。
邓安春教授介绍,像林先生这样游泳后患中耳炎并不少见,主要是因为泳池中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外耳道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
专家提醒广大游泳爱好者,欢快畅游的时候最好是戴耳塞。如果水进入到耳中,应及时将水排出,简便易行的办法是将头向入水侧倾斜,辅以单脚跳动,使其自然流出,并辅助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清理。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耳闷、耳痛、头晕等不适等症状,切忌用手或他物去抠,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儿童滥用抗生素耳朵易"受伤"
家住长寿区的钟先生近日到新桥医院住院治疗。经过一系列的询问和检查,医生发现32岁的钟先生从小就是个药罐子,医生怀疑他年纪轻轻就耳聋,是和小时滥用药物有关。
邓安春主任介绍,临床上一些药物会损害听力,产生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症状,这类药物通常被称为耳毒性药物。抗生素便是目前已知的耳毒性药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用药,其他常见药还有避孕药、麻醉剂、抗糖尿病药等。据了解,每年各医院收诊的耳聋耳鸣小患者中近四成是因为不当、滥用抗生素导致。邓安春特别提醒,耳毒性药物引起的耳聋损害了内耳的感觉神经细胞,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1999年,国家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的临床使用规范》,公布了30种容易导致耳聋的药物,其中用得最多的药物有十多种: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阿司匹林、奎宁、速尿、利尿酸等。
专家提醒:小心 这些行为损伤耳朵
1、硬物掏耳朵 喜欢用耳勺、指甲、卡子等比较坚硬、锐利的东西掏耳朵。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引发炎症。提醒:最好用棉棍。
2、用力擤鼻涕 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鼻涕,易将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的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提醒:开放一侧鼻孔,稍用力擤出对侧鼻涕。
3、长时间煲电话粥 手机电磁波对耳朵辐射很大,长期使用会使神经受损,耳朵会有耳鸣的感觉,严重者还会造成耳聋。提醒:大家应尽量不要持续用手机通话,每次拨打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4、高速路上开车窗 "行车途中,窗外的噪声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失聪、听力障碍,但长时间就可能会对一侧的听力产生影响。"邓安春介绍,在他接诊的患者中,大车司机出现耳聋似乎也成了一种职业病。坐在驾驶室里,噪声源主要来自发动机声、风噪声、路面摩擦声以及喇叭声,一旦将车窗打开,这些噪声明显增强,而且是车开得越快,噪声越大。提醒:驾驶员在车速超过85.3公里时,最好将车顶及车窗封闭。
支招:搓耳廓可减缓听力下降
邓安春教授介绍,耳部的自我保健按摩,是减缓听力下降症状的好方法。人的耳廓正面有300多个穴位,背面有50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关联着人体的各个部位,经常用手掌或手指揉搓耳廓,能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专家同时表示,保护听力也要注意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同时保持情绪稳定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对维持耳部血液正常循环有好处。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