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家书首度曝光,表侄追忆聂帅:一生勤俭,为江津发展献言献策
△聂荣臻致父母家书
父母親大人膝下:
不得手諭久矣。海外游子,懸念何如?又聞川戰復起,兵自增而匪復狂!水深火熱之家鄉,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強無故侵佔我國土。二十一條之否認被拒絕,而租地期滿又故意不肯交還。私位飽囊之政府,隻知自爭地盤,擁數十萬之雄兵,無非殘殺同胞。熱血男兒何堪睹此?男也,雖不敢以天下為己任,而拯父老出諸水火,爭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況男遠出留學,所學何為?決非一衣一食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能享安樂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
叩稟
金玉安
男榮臻跪稟
6月3號
△聂荣臻
聂荣臻,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
1922年6月3日,聂荣臻写这封家书之时,正在法国勤工俭学。同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与刘伯坚一起负责过旅比利时支部工作。
“值此清明时节,重温聂帅的这封家书,既是缅怀,也是勉励。”重庆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聂帅的这封家书,虽然不长,但传递了聂帅对故土的思念、对腐败的痛恨、男儿求学的担当、对理想信念坚定等。
2018年3月,80高龄的表侄杨辉宗接受上游新闻记者专访,回忆了他熟知的聂帅。
20岁明志赴法勤工俭学
如今的重庆江津区,另有一个别名“帅乡”,而“帅乡”一名的得来,即是因为这里走出了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清明将至,来到聂荣臻陈列馆瞻仰、缅怀的人络绎不绝。
回望历史,重温家书,一段峥嵘岁月激荡前行。
在周勇位于上清寺的办公室里,他早早的准备好了聂帅珍贵的家书和史料。在这里,我们看到,五四运动时期,聂帅就参加了学生爱国斗争,却遭到反动当局抓捕,于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
在法期间,聂帅积极投身旅法学生运动。
1922年,聂帅转赴比利时就读于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与刘伯坚一起负责过旅比利时支部工作。而就是在这之前的1922年6月3日,聂帅给父母写了一封家书,念故念亲,抒发志向。
拿着聂帅的这封珍贵家书,周勇一遍又一遍的诵读着聂帅写下的这些句子,“这封家书,既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革命先烈坚定信念与理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为人子对父母的亲情和挂念。”
和女儿分别了整整15年
“男也,虽不敢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
周勇大声的朗读,激情而坚毅。
彼时的聂荣臻,还在欧洲留学。当看到祖国、家乡父老身在水深火热当中,他心怀“大家”,又十分谦逊地抒发了希望“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
用周勇的话说,这展现了聂帅时刻顾念着中华大地上四万万同胞的衣食安乐。
留学的经历对聂荣臻而言,并不是“镀金”“发财”的机会,而是真正的报国途径。他在这封家书中写到,“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
这种“大爱”,不仅存在于聂荣臻的这封家书中,他更用一生去奉行。
周勇给上游新闻记者讲述了一段历史故事:1930年9月的一天,聂荣臻的妻子张瑞华生下了女儿——聂力。因为革命事业的冲突,在聂力出生后的第三天,聂荣臻才来到医院,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女儿。1931年,由于革命需要,聂荣臻奉命到中央苏区工作,而他这一走,就和女儿分别了整整15年。
△聂荣臻
明大德、有大爱、敢担当
再回过头来看家书的第一句话,“不得手论久矣。海外游子,懸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狂!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聂帅虽在外求学,家乡四川却战乱频繁。
周勇说,家书的第一句话,就展现了聂帅对家乡父老乡亲水深火热的生活感同身受,一字一句,都是对乡亲父老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乱的痛恨。
而这样的同情与痛恨,更转化为对当时腐败、无能政府的痛恨。
正如聂帅在家书中所说:“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位饱囊之政府,隻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
这是一种将家国之情融入血脉之中,汇兼济天下的豪情于对家乡父老的深情怀恋。
周勇说,正是因为聂帅的这份家国情怀,展现了聂帅明大德、有大爱,敢担当。聂荣臻在留学归来,积极投身革命和解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践行自己的责任与作为。
数次拒绝当地修复故居
时间过去多年,聂帅的精神和大爱,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帅乡人。
聂荣臻陈列馆前馆长刁福久曾这样描述聂荣臻:“聂帅的人本思想,体现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与执着信念,这样的优秀品质闪烁着大爱光辉,渗透着发展与创新的理念。”
2018年3月,上游新闻记者来到了聂帅位于江津的故居,来到了聂荣臻陈列馆。
简洁、朴实,这是故居、陈列馆给人的印象。
说起故居的修复,还有一段往事。20世纪80年代,聂帅在江津的旧居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当时的地方政府数次提出修复意见,聂帅都没同意。
“他怕浪费公家的钱财。”聂荣臻的表侄杨辉宗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直到后来,房子快要塌了,聂帅虽然同意修复,但还是三番五次告诫当:“一定要把好关,不要劳民伤财,要严格按规定办。”
根据聂帅的要求,当地政府又重新修改了旧居修复方案。工程开始后,聂帅再次强调,“一定要节约,要如旧,不能搞新的装饰。”
△聂荣臻
改进包装把米花糖做成品牌
在江津的街头、商铺,米花糖已然成为江津人走亲访友,或是外地人来江津后必备的特色商品。然而,这小小的一块米花糖,却曾经是聂帅对家乡开放、发展的大大牵挂。
表侄杨辉宗,目前居住在老家江津。回忆起聂荣臻对家庭和家乡的建设关怀,回忆起和他相处的点点滴滴,杨老满心怀念和感慨。
杨辉宗说:“他一生勤俭,心系家乡,多次为江津的发展献言献策。”
“表叔一直都很关心家乡的发展,他曾说过希望家乡多种树,搞绿化,还说这是他最大的愿望。”杨辉宗在与上游新闻记者的交谈中,还回忆起了一个与改革开放,品牌发展有关的故事。
在聂帅病重期间,在京的江津籍人士开了一个座谈会,聂帅委托女儿聂力参加。
聂力回家后,聂帅听了女儿对座谈会的内容的介绍后,流露出浓浓的乡情,他说:“就是要改革,就是要开放,要不江津不能发展。我们老家有一种特产叫米花糖,很不错,可是我们包装上不去。这方面日本人就注意包装、做得不错。产品要打出去,就要有所改进。”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