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群人喊聚会赴约只有8个,为何去同学会的人越来越少?
都市热报消息,曾几何时,同学聚会是春节回老家过年的主旋律,小学、初中、高中同学轮番登场,忙得不亦乐乎。但时间一长,大家对同学聚会越来越不感兴趣。
大年初六,谢先生就组织了初中同学会。聚会前,同学群里热热闹闹,大家都喊着要来,但真到了那天,赴约的竟只有8人,最后还有人不愉快……
难道大家真的不喜欢同学聚会了?
喊聚会时一呼百应
“以后再不想组织同学聚会了,免得弄得自己很尴尬。”记者在东原D7写字楼下见到谢剑,他今年30岁,老家在万州,提起大年初六的那场同学聚会,他有些说不出的委屈。
谢剑是万州桥亭中学2004级初中毕业生,作为初中班的班长,2014年他建起了同学微信群。
“建群4年多,同学们偶尔会在群里聊几句发发小红包,大多数时间都是零消息状态。”去年12月,有人在群里提出过年回万州老家一起搞个同学会,谢剑寻思着十多年未见老同学,也该叙叙旧。这一提议,得到许多同学的热情响应,纷纷表示“有人组织就来参加”。同学小坤回忆,当晚在微信群里约有三十人同意参加同学会,大家聊得也很热闹。
组织凑钱推三阻四
但此后,一提到谁来负责组织,大家都找借口推脱。“有的说春节忙没空,有的说春节回家晚来不及。”最后,只好由谢剑来负责。
于是谢剑在群里通知大家,聚会费用AA制,每人100元,大家一起摊钱,最后多退少补,“这样公平一点。”可谁料到,一提出AA制,大家就不作声了。
“有的借口来不了,有的说人均100元太贵,甚至有的说要参加但就是不交钱。”最后大家决定在一农家乐聚会,顺便可以唱歌娱乐,“吃什么不重要,只要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就行,反正我是这么想的。”谢剑说,当时在群里交费的人有10人左右,远没有当初答应的人那么多。
真正赴约零星数人
谢剑预感这次同学聚会人不会太多,果然不出他所料,大年初六当天,只有8人赴约。“我原本订了两桌酒席,最后还找老板退了一桌。”
“其实同学们在社会上打拼这么多年,根本就不差这点钱,很多都是怕尴尬才不来的。”参加聚会的同学小胡说,席间又有女同学说临时有事先走了,最后只剩下7人,结果一算账,超出预算200多元。
小胡告诉问谢剑,要不每人再补30元,谢剑则说不用,钱不多就当请大家喝酒了。可就第二天谢剑把聚会清单发到群里时,有人则议论起来,“没想到不但难吃还这么贵”、“换一家绝对比这便宜。”
听到这话的谢剑很不是滋味,“辛辛苦苦组织大家,只来了几个人不说,还嫌弃我做得不好,这样的同学聚会,不组织也罢。”
延伸
为何去同学会的人越来越少?
毕业就像一道分水岭,再见面就难了,起初去同学会的人还挺多,渐渐地,大家都开始找起了借口。这是为什么呢?记者采访了部分读者。
原因1:总喜欢攀比吹嘘
“还是学生时代单纯,走出校门就似乎变味了。”毕业于奉节中学2009级的唐秋丰打开高中群,里面只有零星的几个人说话,还有些同学悄悄退了群。三年前,班里组织过一次聚会,赴约的人还不少,但今年再组织,就没人愿意参加了。
“最烦的就是在同学会上炫耀。”唐秋丰说,同学会上男的在一起就吹牛装逼,女的在一起就显摆名牌和孩子。“我是不想再听这些假大空,索性也就不再参加了。”
原因2:感情淡了没话聊
“时间久了不见面,感情也就淡了。”家住沙坪坝临泉雅舍的张闵表示,自己去年参加过一次同学会。
“刚见面还能寒暄几句,说着说着就没什么话题了,经历各不相同,能聊的似乎越来越少,之后就各玩各的手机,特别枯燥无聊。”张闵觉得,几年十几年不见的同学,再也没有以前那种纯粹的感情了,去了也是应付一下,还不如不去。
原因3:混得差不好意思去
“小学初中高中都过去十几年了,大家也都结婚生子,有的成了大老板,我们就一普通工薪族,不好意思再去。”毕业于万州二中的蒋晓霞说,同学会一般都是有钱的坐一桌,混得一般的坐一桌,混得好的当然潇洒,混得差的话都插不上。
还有些人,表面是安排聚会,实际就是为了拓展生意伙伴。
微调查
你会参加同学聚会吗?
如今,毕业后,很难再把同学全部聚齐在一起,有些更是退出了同学群。可即便如此,在记者调查的30位受访者中,仍有8人表示只要条件允许还是会参加同学聚会。
■会参加:
@蔡小菜:只要同学在,班级就在,就像家在一样,要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蚕豆儿:一起打球玩泥巴读书是缘分,更应该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
@粉色阳光:同学也是资源啊,说不定哪天能帮上忙啦!
■不会参加:
@咕噜咕噜:时光变迁人来人散,大家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山城雾: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早已不是年轻时候的同学了,势利眼太多,不去。
@小鱼儿:本该暖心的同学会成了攀比会,假面人心的舞台,谁乐意去。
专家
同学会少一点功利多一点情感
重庆社会心理学家杨鑫:不知何时起同学会变得功利了,比权利、比地位、比财富,慢慢地同学会也就成了“攀比会”,味道也就变了,参会的人也就少了。
“老同学多年不见,应该多一点贴心交流,少一点功利攀比。”杨鑫认为,这一现象很难有改观,只有每个参会的人注意自己的言行,尊重每一位同学,这样的聚会才会有人参加。
都市热报记者 郎建荣
原标题:糟心的同学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