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零为整 让农村土地集约生“金”

22.04.2018  09:43
四月二十日,从空中俯瞰潼南区崇龛镇青杠村,土地整治让青杠村村貌大变,风景优美,乡村旅游也火了起来。记者 郑宇 摄

    潼南区崇龛镇老店村,有一片地比较显眼,比周围土地“漂亮”。
    这片200多亩土地成方形,地势均匀、地表平整,土地边缘用石料进行了修整,周边有人工修建的水沟环绕,还有一条崭新的田间小路穿插其间,三轮车、拖拉机等都能通过。
  “这片地是去年整治过的。”村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前这一片地非常散乱,经过整治后,这片区域大变样,为实现大面积、机械化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提供了方便。
如此情形,只是重庆整治土地的一个缩影。通过聚零为整,农村土地集约生“”成效明显。
  聚零为整 土地由小变大
  对于土地整治带来的变化,潼南区崇龛镇汪坝村村民余江涛感受颇深。
  余江涛回忆说,土地整治前,村里大部分人都有地,但面积都不大。因为“各自为政”,所以大家在地里种的东西都不一样,赚的钱也不多。
  “以前我有1.2亩地用来种菜,一年下来,抛开所有人工、材料等成本,也就能赚300块左右。”余江涛表示,他以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做点小生意,种地只是让自己“敷得走”。
有些人干脆让自己的地闲置着。由于子女出门打工,上了年纪的村民种地需要请人帮忙。这样一来,成本太高,一年到头赚得更少,地也就闲置了。
  为了盘活土地,汪坝村于2015年开始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整治面积达2500亩。整治内容主要包括平整条格田,新修各型田坎,新建生产路、错车道、下田道、沟渠、放水口、囤水田,维修田间道、山坪塘、蓄水池等。
  简单来说,土地整治就是对原有零散土地进行平整,使其更适宜机械化、大规模种植农作物。在土地周边兴建各类基础设施,方便个人及单位利用土地;同时,将每家每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聚零为整让小田变大田。
  通过整治,汪坝村的土地情况、基础设施等得到明显的改善,最明显的是“田块”变少了。以前,汪坝村有大大小小田块2000多个,整治后,该村田块只有80个左右,单个田块的面积增幅很大。
  这些“变大”的田块,还被一些企业和承包大户“看上”了。
以前,土地散乱、缺乏基础设施,不适合大面积种植,几乎没有企业或承包大户愿意来这里承包。”崇龛镇副镇长王开富表示,如今情况不同了,汪坝村已有2000亩土地被企业所承包,其中1200亩地用于种柠檬树,其余的用于种植一般的蔬菜,“待到结果的时节,汪坝村会呈现一片‘柠檬海’,很壮观。
  土地整治后,村民收益如何?土地整治需要经过农民同意后,将其所有土地进行流转,农民原有的土地使用权将归合作社所有,而每个农民每年将按照市场均价,每亩可拿到价值500斤稻谷的“流转费”;此外,村民还可以给土地承包者打工,每天可收入50-100元。
  比如,余江涛通过“流转费”加上务工,他的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近9000元。去年,汪坝村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100多元。
  “颜值”攀升 带动效应逐步呈现
  据传,宋朝道士陈抟是“太极图”的创造者,对于他的出生地多有说法,潼南区崇龛镇青杠村也是其中之一。
  鉴于此,青杠村打造了景区“陈抟故里”,并于去年正式成为3A级景区,景区内“一像一图一花”最为有名。
  一像,指坐落在山顶上,高36.9米的陈抟老祖铜像,站在山顶能俯瞰整个青杠村;一花,指陈抟故里对面30平方公里的油菜花田,有人称之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一图,便  是由油菜花组成的“太极图”,其半径达到118米。
  如今,这里成为游客青睐的休闲之地,则要归功于土地整治。
据了解,青杠村地形特殊,加上河道长久失修,纵横交错的田坎有上百条,村容村貌并不美观。2014年,潼南区对青杠村田、水、路、林、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整治面积达2000亩,共投入1400万,包括土地平整、道路兴建、挖掘水沟等。
  在整治范围中,位于姚木河与大安河之间的区域,因为地处“一像”对面,规划时便在田块形状、道路布设、沟渠挖掘、民居分布等整村形象上予以统筹考虑,选择了油菜花作为主要种植物。在后期种时,青杠村选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油菜花品种,从而形成“太极图”的样子,也便有了“一图”与“一花”。
  “陈抟故里去年能够成为3A级景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图’和‘一花’,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给土地整治记一功。”潼南区土地整治中心相关负责人王伟如此表示。
  如今,当油菜花盛开期,青杠村就会举行“油菜花节”,该节已成功举办四届,每一届前来参观人数均较上期增长10%-15%;今年活动期间,青杠村的游客数量达到70万人次。
  青杠村村民也因此受益。谢家建是第一批享受到旅游“福利”的村民之一。据了解,自景点打造好后,他率先在“一图”不远处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旺季,他的农家乐月收入在5万-10万元。据了解,目前青杠村人均年收入和开发旅游前相比,增加了8000-10000元。
  发挥土地整治效益 助力脱贫攻坚
  受益于土地整治项目的,远不止潼南区。
  在南川,该区已陆续建成大观镇金龙村、河图乡中图村和黎香湖北湖等51个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投资约2.9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近22万亩。跟以往相比,整治后的土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
  以大观镇金龙村为例。通过土地整治,该村建成了高标准农田,从而促进当地农地承包权的市场化流转,吸引了瓜果蔬菜种植、旅游观光等多个产业入驻。如今,该村85%以上土地已集中到现代规模农业、高效农业,80%的劳动力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农业产值产能大幅提升,收入也由单一的种植业转变为租赁土地、季节性受雇务农、手工艺、进城务工等多元化,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永川区何埂镇鱼龙村利用土地整治项目,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1620亩。通过整治项目,该区耕地质量等别由9等提升到8等,项目区预计年收益75.62万元,农民可实现年均增收约1000元/亩,当地人均务工年收入约7500元。
  垫江县白家镇湖滨村四社总面积近525亩,共有78户360人,人均耕地面积约2亩。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后,吸引了承包户进入,村民收入翻了番。
  ……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共建成高标准农田852万亩,补充耕地80.39万亩,整治后耕地质量提高0.73个等别,经济、社会和生态均取得显著效益。(记者 杨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