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幸运换肝奇迹重生 儿子感恩也要做器官捐献志愿者

25.05.2018  16:53

5月24日,阳光没有降临主城,西南医院肝胆外科,20岁的小李心里却已经晴空万里。50岁的父亲李家松虽然身体依旧虚弱,却已经能够支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一小会儿。

  “过去了!”看着儿子发红的眼眶,李家松拍了拍他的手,小李的妈妈聂大姐已经哽咽出声,“是呀,过去了,别人给了你条命,咱要好好活!

灾难 全家唯一的支柱肝癌复发

2015年,曾经患有乙肝的李家松到西南医院检查,意外发现肝脏内有恶性肿瘤,肿瘤切除后,李家松回家调养,但不能再做重活,全家唯一的支柱垮了。

小李说,从记事起,父亲便是一个人在外做些小生意,维持着自己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家。虽然生活一直很拮据,但是父母很疼爱他,小李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可以帮助别人,“工作了也能帮衬父亲。

2015年以后,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身上,小李自己也努力学习,希望能考到成都去。

2017年,小李的梦想实现了,他如愿进入了成都的警察学校,似乎一切都在好转,但今年4月,情况急转直下,父亲李家松到西南医院复查,肝癌复发。

等待 肝移植是唯一的机会

西南医院的医生指着CT上的一个个小阴影告诉李家松的老婆聂大姐,这些都是恶性肿瘤。医生告诉她,健康的肝脏在CT中会呈现出白色,那些浅灰色的小圆点,就是威胁她丈夫生命的恶魔。

聂大姐记得,上一次,患肝癌的丈夫做了肿瘤切除术后挽回一条命。

可以割了吗?”她问。

医生摇了摇头,“肝内的病灶散且多,没办法完全切除,现在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挽救他,就是肝移植。

医生告诉聂大姐,肝移植就是将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肝脏放到其丈夫体内,这是李家松唯一的生存希望,“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肝源,很渺茫。”医生一句话,让聂大姐和小李再次陷入绝望。

随后,一家人回老家等待肝源,每次看到妻子红着眼睛望着自己,李家松都会笑笑,“肯定能换肝,放心!”聂大姐知道,丈夫在安慰自己,她立刻打起精神,“那肯定撒,我才不得放你走!

儿子小李在成都也每日惴惴不安,他不停在网络上查询着器官捐献的各种资料,越看心里越慌,“等到肝源的机会太小了。”他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家询问消息,又害怕爸爸觉得自己压力太大,“就幻想着,突然家里来电话,说等到了。

新生 找到肝源,10小时手术成功

5月17日下午,小李正上课,好消息忽然传来:肝源找到了。

就在当晚,小李赶回了家,陪着父母回到了西南医院。上一次离开医院只是半个月前,李家人却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上次来只有绝望,这次觉得天都是蓝的,病房里都亮堂得很!

5月19日晚上8点半,李家松被推进手术室,因为肝脏内的肿瘤情况复杂,换肝手术进行了整整8个半小时,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半,李家松才被送出手术室。

随后几天,李家松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聂大姐看着丈夫的脸色越来越好,松了一口气。而医生,也一天天带来好消息。

父亲的新生 让他也准备成为志愿者

李家松的主治医生、重庆市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总医师弓毅介绍,目前,从各项指标和李家松的表现来看,他已经度过了初期的急性排斥期和感染期,肝脏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凝血等肝功能都在恢复,“出院后,只要进行后期的调理和治疗,很大程度上能完全恢复正常人的肝功水平。

对于李家松的重生,医生也是感慨万千,“这样顺利找到肝源,确实非常难得。如果不做肝移植,这种病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一年左右。

看着爸爸越来越好的身体,小李决定继续回学校上课了,“以后我们家的顶梁柱,就是我了!

器官捐赠一般采用双盲原则,捐受双方信息都要保密。虽然无法知道是谁的肝脏救了爸爸,但一个坚定的想法在他心里扎了根,“回去以后,我也要做准备,填写器官捐献志愿书。”小李说,陌生人的肝脏救了爸爸,并成了爸爸身体里的一部分,“我会像尊敬爸爸一样尊敬这个人,一生不会忘记。

相关新闻>>

每年30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

据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截至今年3月28日,我国已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达1.65万例,捐献器官近4.65万个,累计报名登记42.2万人,年捐献和移植数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二。

在重庆历年捐献情况为:2012年4例、2013年14例,2014年27例,2015年23例,2016年81例,2017年109例,2018年截至目前为38例。

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过30万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四川省管理中心负责人刘利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