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背土填坑 崖壁植树近20万株
13.07.2017 10:20
本文来源: 林业厅
从今年2月份开始,巫溪后溪河小流域,200余名工人用肩挑背扛的方式,背土填坑,在崖壁上种树近20万株。(巫溪县林业局供图)
本报讯 (记者 牛瑞祥 陈维灯)近日,巫溪县后溪河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相关部门专家的阶段性验收。由巫溪县官山林场实施的该项目,在我市首次采用“背土填坑”的造林方式,在后溪河宁厂古镇段两岸崖壁上栽植的191843株各类苗木综合成活率为95%,当地植被覆盖率已由此前的不足20%提升至40%左右,石漠化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历史上,宁厂古镇因“盐”而兴,但周边生态环境却因“盐”而废。炭火熬盐不仅耗尽了古镇周边的林木,也导致后溪河宁厂古镇段两岸,已达中度或重度石漠化。
想要在“有石无土”的崖壁上种树谈何容易,更何况对宁厂古镇周边石漠化的治理不仅要立足于恢复植被,还要充分考虑恢复的植被对景区的美化和成景效应。
“我们在治理措施中考虑了工程地块的合理区划、树种配置的优化、栽植土壤的获取、资金的合理使用等多个方面。”后溪河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负责人陈辉介绍,结合当地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的实际情况,技术人员将这一区域的造林地块整地设计为鱼鳞坑整地,苗木栽植采取背土栽植的方法。“鱼鳞坑具有保土保水保肥的功能,是目前最适合陡坡石漠化治理的造林整地方式。背土就是把适合苗木栽植的土壤从其所在地运到鱼鳞坑中,然后再栽植苗木。”
然而,要在悬崖峭壁上造出直径70至80厘米、深度超过35厘米的鱼鳞坑,再把所需的土壤运送至悬崖上填进鱼鳞坑中,工程难度超乎想象。“只能靠人力。”陈辉介绍,从今年2月份开始,200余名工人肩挑背扛,将956.7吨土壤、水泥、砂石搬上崖壁。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官山林场在后溪河宁厂古镇段两岸的崖壁上人工造林2040亩、栽植苗木191843株。
记者了解到,重庆是全国石漠化面积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石漠化面积为1343万亩,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0.9%。巫溪县林业局副局长刘小泉介绍,2014年至2016年,巫溪县已完成治理石漠化面积62700亩。“背土填坑”的造林方式今年还将在巫溪县中梁水库两岸的石漠化治理中实施,今后会逐步在适合该方式的地区进行推广。
链接: http://epaper.cqrb.cn/html/cqrb/2017-07/13/003/content_173597.htm
(重庆日报2017 年 07 月 13 日第3版)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3.07.2017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