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胸上开个小孔 医生给他的心脏安了把“雨伞”
△医生为大爷手术。
12月6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外科病房内,62岁的重度心脏瓣膜病患者蒲大爷精神非常好,再过两天,他就要出院了。一周前,他才接受了一次心脏换瓣手术,这是重庆市首例经心尖途径介入人工主动脉瓣膜置入手术。
高龄老人患心脏病 家人担心受不了手术
蒲大爷是南充人,28年前就出现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部分心脏瓣膜严重受损。当时在新桥医院心外科成功接受了传统的开胸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恢复以后,一直没什么大问题。”
今年初,蒲大爷又出现了频繁的心慌、气短的症状。蒲大爷到新桥医院复查后发现,心脏另一个瓣膜——主动脉瓣膜也发生了病变,出现了严重的闭合不全。
到今年十月份的时候,蒲大爷病情越来越严重,心脏已经明显增大,并出现明显的心功能下降,如果再不接受手术治疗的话,就危及生命。
因为蒲大爷第一次手术去除了心脏周围的保护隔离组织,手术后心脏和胸壁紧密粘连,如果再次开胸行瓣膜置换,手术的风险将会成倍增加。加上蒲大爷还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后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多脏器功能不全,更加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当医生建议蒲大爷再次手术的时候,蒲大爷一家人都对手术很抗拒,“老人年纪太大了,开刀怕他承受不了。”
△大爷术后恢复良好。
采用新技术 胸口处开小孔安装新“雨伞”
针对蒲老的情况,新桥医院心外科专家团队仔细研究他的病情后,考虑采用目前最先进的介入人工主动脉瓣膜置入技术来实现常规瓣膜置换相同的治疗目的。
经过周密准备后,蒲老的手术开始了。术中,在专家团队的协作下,新桥医院心外科主任肖颖彬主任和蹇朝副教授首先在患者胸口心尖部位开了一小孔,然后操控一根细长的输送鞘,将人工生物心脏瓣膜送入患者心腔。
在造影屏幕监视下,新瓣膜被准确定置于病变主动脉瓣位置,像一把“小雨伞”一样,“安装”完毕后即可一张一合开始工作。
1个半小时后,在胸骨肋骨无任何破坏,出血量未超过100ml的前提下,蒲老的手术顺利完成。
“现在胸闷、心累的症状比手术前有明显的好转,我都可以自己躺下、起来,不需要人帮忙,到处行走也不会觉得累!”一周过去了,12月6日,蒲大爷已经恢复良好。
△大爷与医生合影。
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
肖主任介绍,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占3%,80岁以上高龄人群中约占5%。
严重的主动脉瓣病变最终将导致心衰,“患者出现症状后平均生存期仅2年-3年,猝死的风险很高。”肖主任介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置换瓣膜,需要将患者的胸骨正中劈开,并需要体外循环的辅助,手术创伤大、出血多。
“经心尖途径介入人工主动脉瓣膜置入手术具有创伤小,不再需要开胸及体外循环等优势。”像蒲老一样,还能够极大减轻病患痛苦。肖主任建议,如果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年龄大、身体素质差、不能耐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担心手术的创伤和风险不愿意接受常规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经心尖人工主动脉瓣膜置入手术方式达到相同的治疗目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摄影 雷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