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激战犹酣 3个月完成59项整改任务

15.04.2019  07:53

4月13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车田乡小寨村,当地妇女正在学习苗绣技艺。近年来,该县苗绣企业在政府支持下,将“扶贫车间”设到贫困村里,为贫困妇女免费培训技能,回收苗绣产品,让她们在家门口实现脱贫增收。目前,企业在车田乡已培训200余人,技术熟练的绣娘每人月收入约2000-3500元。通讯员 杨春来 摄

重庆日报消息,从武陵山到秦巴山,从渝东南到渝东北,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以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为抓手,不断强基础、补短板、振精神。日前,来自市扶贫办的消息显示,市委整改方案中明确的须在3个月内完成的59项整改任务,已全部整改到位。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

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从武陵山到秦巴山,从渝东南到渝东北,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以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为抓手,不断强基础、补短板、振精神。日前,来自市扶贫办的消息显示,市委整改方案中明确的须在3个月内完成的59项整改任务,已全部整改到位。

连日来,记者深入扶贫一线采访,深切地感受到我市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步步为营、激战正酣的氛围和干部群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

补齐短板 基础设施先行“脱贫

4月8日,游福琼又从家里的台历上撕下了一页纸,掰了掰指头,“还有80多天……

在海拔近千米的黔江区金溪镇虎座山上住了半辈子,这个39岁的贫困户就要搬到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从“糠箩篼”跳到“米箩篼”的兴奋劲儿,让她早就开始了倒计时。

游福琼即将搬入的新家,位于黔江区城南街道,距离城中心仅几公里,是全市唯一安置在城郊工业园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按计划6月底将竣工交付。

4月8日,记者在李家溪项目工地看见,28栋房屋正快马加鞭地施工。“这是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安置416户1452人。”黔江区扶贫办主任郭兴春介绍,安置点严格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标准,设计了2至5人的户型:2人户50平方米,3人户75平方米,4人户100平方米,5人户125平方米。房屋内将配置热水器、燃气灶、宽带、沙发、床、柜子等。安置点同步建设农贸市场、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还将配套新建年产量2000万袋食用菌的工厂,让搬迁至此的群众就近就业。

这么好的房子,游福琼却只花了1万元。原来,黔江区整合了易地扶贫搬迁、搬迁户农村房屋收储和宅基地复垦等政策,贫困户每人自付费用不超过2000元。游福琼家里有5口人,因此只需出1万元便拥有了125平方米的新房子。她告诉记者:“我准备好好发展点产业,一定要尽快脱贫。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住房、饮水、教育、医疗等专项行动。

黔江区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谋划落实2000人搬迁计划以及原93个安置点贫困人口的后扶问题;城口县重点围绕2个市级深度贫困乡、3个县级深度贫困乡、10个未脱贫村、20个深度贫困村,着力解决水、电、路、讯、房、环境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南川区投入资金1308万元,支持贫困村、相对滞后非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万州区龙驹镇,道路拓宽工程正在紧张进行。这条路是连接云阳县泥溪镇和万州区龙驹镇两个深度贫困乡镇的主干道,完工后将通行农村客运车辆,加强两个深度贫困乡镇之间的联系,今后不光村民们出行不成问题,农产品也不愁运不出村了。

奉节县平安乡,当地以喀斯特岩溶地质为主,存在严重的季节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以及季节性洪涝等问题。为了解决老百姓饮水问题,当地建池蓄、河里抽、地下钻、专车送,各种招数都使上了,总算解决了老百姓“吃水靠天、消水靠洞”的窘境。

在脱贫攻坚战中,基础设施的‘脱贫’是块难啃的‘骨头’。”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只要基础设施先行脱贫,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便能得到较大的改善,群众的脱贫积极性也会有较大提高,脱贫成效才能长久可持续。

产业加速 千方百计鼓起群众“钱袋子

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扶贫产业对贫困群众的带动性不断增强。

4月9日中午,彭水县大垭乡龙龟村三组村民晏贞胜赶完场,来到村委会,“我们那核桃苗,好久再进点过来呢?”“不急,这一批9900株已经全部领完,下一批要年底了。”村干部回答道。

核桃产业,是龙龟村今年引入的产业,此前乡亲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改变源于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村里采取了多种方式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一是免费发放核桃苗;二是让老百姓参与管理,每10户产生一个代表,作为核桃种植合作社的理事;三是在考核上进行引导,总分100分,没施肥、打药、刷白的都要扣除一定分数,但只要收获时有80分以上,每株核桃树就奖励10块钱;四是收获后,核桃全部归乡亲们所有,村委会只收取5元/株的管理费。

如此一来,丰产后每株核桃树可产20斤果实,每斤10元,按每亩地栽种20株计算,加上奖励,种一亩核桃便可收入4000元以上,乡亲们怎会不积极?

巫山县双龙镇安静村地理位置偏远,长期以来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老百姓增收致富无门。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努力,村里引回了在外发展的村民赵本庭,由他牵头组建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小户,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发展脆李产业。村民通过流转土地不仅每亩可获得300元的租金,还可以在基地里打工,每天工钱80-150元。这样的合作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今年,安静村的脆李种植已近2000亩,整个双龙镇的脆李种植面积已上万亩,几乎覆盖所有贫困村。

基层的实践和探索,源于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安排。针对产业扶贫质量不高,贫困户受益不明显等问题,今年我市组建了扶贫产业发展专项小组,迅速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将市委整改方案中明确的产业扶贫7个方面、22项整改任务细化为50条具体措施,梳理形成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建立整改工作台账。

具体而言:一是一对一指导龙头企业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订单生产、保底价收购、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带动13.7万户贫困户增收;二是充分发挥全市贫困村共计477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通过以地入股、农业项目股权化改革等方式,引导4.88万户贫困户入社;三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产业扶贫工作的通知》,从产业培育、精准到户、龙头带动、利益联结、技术指导、产销对接、设施配套、投入扶持、风险防范等9个方面明确了31项政策措施,今年市级财政已安排资金1.6亿元,专项支持14个国家重点贫困区县扶贫产业发展。

接下来,我市还将加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效扶贫产业,深化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房屋联营、保底分红等方式,把贫困户与产业紧密联结起来,让他们有更多的增收渠道。

尽锐出战 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聚焦深度贫困,聚焦突出问题,各级领导深入一线“督战促改”,轻车简从,直奔现场,前线指挥,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4月1日,市属单位新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290名第一书记参加培训。

加大市属单位选派驻村干部力度”是我市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因此,春节后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办就印发通知,要求市属单位做好增派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工作。3月上旬,各市属单位遴选出的290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报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至此,我市由市属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达到400多名,他们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带着村民干、干给村民看,肩负起了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带头人”的重担。

黝黑的皮肤、瘦削的身材,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干练劲儿,这是彭水县大垭乡龙龟村第一书记彭光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见笑了,以前不像这样,这段时间村里发展核桃产业,天天在坡上晒着,黑了好几个‘色号’,瘦了10多斤。”见记者上下打量,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彭光明来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老家在忠县汝溪镇。尽管来自农村,但因为他从小成绩好,被家里寄予了厚望,家人从没让他操持农活。这次驻村,彭光明和其他队员一起,自学并拿到了摩托车驾照,花费4200元买了一辆摩托车,专门用来走村串户。村里要发展核桃产业,彭光明又到处翻阅资料,基本上掌握了核桃种植的各种技术。最让人惊讶的是,为了帮村民们卖土鸡,彭光明竟然专门找师傅学了如何杀鸡、去毛、真空封装……

因为总是背着个书包,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第一书记田杰有了个外号——“背包书记”。他背包里有几样东西,一双胶鞋,一对护膝,方便风里来雨里去走访入户。

和彭光明一样,田杰也是个实干家。不懂种植技术,他就从村民那里租了一亩地来种玉米和土豆,向专家和村民们请教技术,并反包劳务给村民;村里要发展羊肚菌,田杰挽起袖子,一头扎进大棚里学习;村里要清洁河道,他带头挽起裤腿,跳到河沟里干起来……

事在人为,无数像这样的干部,汇聚成了我市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眼下,距离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只有两年时间,我市将从物质待遇、选拔任用、容错纠错等多个方面为扶贫干部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扎得下根、干得舒心,有盼头和干劲,持续在脱贫战线上发光发热。

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原标题:我市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激战犹酣 3个月完成59项整改任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