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答卷】彭水三义乡:白云生处有“新”家

05.02.2021  19:22


鸟瞰三义乡莲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华网 发

  新华网重庆2月5日电(韩梦霖)立春时分,走进重庆市彭水县三义乡易地扶贫搬迁市级示范安置点,这里位于大山深处、沟壑纵横,一下雨就云雾缭绕。荫荫绿树间,掩映着一栋栋风格别致的两层小楼,房门上贴着迎新的春联,宽敞的公路连接到家家户户,三五成群的小孩在广场上嬉戏打闹,充满了诗情画意。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一种有效途径。告别山沟沟,走上小康路,是不少山区群众多年的期盼。

  几年前,三义乡莲花村56户188名高山群众这样的搬迁愿望更为迫切。莲花村村民赵学安一家6口人,以前的老房子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上,是木质结构的C级危房。据他回忆:“冬天下雪就会把房顶的瓦片冻坏,漏风又漏雨,房子离镇上又远,干什么事儿都不方便。

  2018年6月,三义乡投资2100多万元,启动莲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对56户村民进行了集中安置,每户农户最多缴纳一万元,就能住进新房屋。

莲花村的搬迁群众住上了二层小楼房。新华网 发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村里按照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群众选择规划布局和建设方案等原则,以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对安置点进行规划建设,户型从2人户到7人户型都有,并统一对厨房、厕所等进行装修,为每家每户安装了防盗门。接入水、电、燃气的同时,还接入了光纤,让搬迁的贫困户真正做到“拎包入住”。

  为了让安置点群众的生活更加便利,项目还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铺设了标准的塑胶篮球场,配备了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室、卫生室等基础设施。

安置点有的居民小楼还在二楼修建了宽敞的阳台。新华网 发

  如今,莲花村56户群众陆续都搬进了新家。2019年底,曾久居高山的村民黄美胜一家六口人,从40多平米的破烂木房住进了150平米的两层小楼,生活条件大为改观。爱好书法的黄美胜,拿出毛笔,铺开红纸,写下了“感党恩脱贫速奔小康,谢政府帮扶喜住洋房”的对联。

  让贫困群众搬出来容易,但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则是考验易地扶贫搬迁成效的“试金石”。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三义乡,通过“产业村长”的带动,建成了从事食用菌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共有72亩设施化温室培育基地、占地15亩的食品产业园,配套完善了冷冻干燥食品加工设备、建立了冷藏冷链物流系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在安置点附近,三义乡配套建成羊肚菌产业园吸纳村民就近务工。新华网 发

  “产业不断壮大,为搬迁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让他们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莲花村“产业村长”侯春均说,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莲花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年底分红、基地务工等方式,增加家庭收入。目前,产业园在羊肚菌菌种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每年吸纳附近村民在产业园务工5000人次,户均增收3500元,确保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来自重庆市扶贫办的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市25.2万贫困群众全部搬迁入住,交出了易地扶贫搬迁一份优异的“答卷”。

编辑: 陶玉莲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