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石柱扶贫四人行
石柱中益乡光明村,马培华回购贫困户罗光才养大的鸡。
石柱中益乡光明村,马培华在村委会和工作人员核对股权分红情况。
石柱中益乡世柠肉鸡养殖家庭农场,贫困户秦光发在鸡舍内为游客抓土鸡。
石柱中益乡世柠肉鸡养殖家庭农场,贫困户罗光才正在进行消毒作业。
石柱中益乡世柠肉鸡养殖家庭农场,马培华和贫困户刘文红在鸡舍内换水、做清洁。
在石柱中益乡,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人不少。
秦光发今年52岁,身无一技之长,多年来靠耕种几分薄地勉强维持温饱,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罗光才则属于因病致贫,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守着药罐子勉强度日。
刘文红年富力强,但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不得不困守家中。因为穷,37岁的他直到去年才将媳妇娶进门。
只有刚返乡的马培华情况稍有不同。他虽然身有残疾,但头脑活络,去年搞起了土鸡养殖。尽管一年下来效益初显,但身体和资金的双重压力,也让他的致富之路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这四个人本来毫无关系,却因为一份文件而发生了交集。随着《石柱县关于推广资产收益模式促进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接共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秦光发、罗光才、刘文红三名贫困户以“政府出资、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成为马培华家庭农场的股东和工人。这样一来,他们三人不仅可以在农场打工赚钱学技术,还能享受每年固定的股金和效益分红。同时,马培华还“开小灶”让他们代养鸡仔,并按市价回购。几笔收入的进账,对三名贫困户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而对马培华而言,扶贫资金的注入不仅加速了农场发展,三个工人的加入也极大缓解了自己的工作强度。如今,罗光才代养的头批小鸡已经长大;秦光发给鸡打针的手法日臻熟练;刘文红如愿迎来儿子降生;马培华也开始了规模更大的生意布局。生活,开始向他们每个人露出微笑。
记者 崔力 摄影报道
编辑: 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