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航道“守护神” 半年整治好湄公河航道
李红勇(左)检查炸药。
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报道 有着国际黄金水道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如今已成我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纽带。殊不知,这条国际黄金水道的形成,和一个重庆人有关系。他就是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第一工程处负责人、水下钻爆及航道整治专家——李红勇。
原来2003年,李红勇带领团队,用半年时间完成了航道的改造。今年,李红勇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水流急,专业设备没法运
2003年,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拿到“澜沧江-湄公河”航道整治工程。当时,这条横贯中、老、缅、泰4国的国际河流,因为跨域广、航道长、险滩多,大大限制了航运的顺畅度,也制约着沿岸各国的发展。
能接到这个项目,李红军和他的团队非常兴奋。然而兴奋之后,李红勇和团队很快就意识到要完成这个工程很不容易。“没有现成的施工装备,工况险恶,安全风险巨大,自然环境恶劣,生活补给不畅。”当时的项目副组长李春军介绍说。
“水流达到了3米/秒,我们的专业设备根本无法从重庆运过去。”这是拦在项目组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
运不过去,就现场组装。李红勇带领团队在澜沧江临时组装改造设备,“还是很担心,万一我们改装不成功,半年的工期肯定会延误。那影响的不是我们项目组了,而是国家的荣誉。”李春军说,为了改造设备,李红勇带领团队吃住在工地。
地方荒凉,土豆洋葱吃了半年
设备问题解决了,生活补给又成了问题。“因为我们施工的地方很荒凉,手机没信号不说,连蔬菜、米、面、油都不好买。”
李红勇立即和国内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让在航道上来往的船只帮我们运送食物。但这样的运送船只也不好找,我们托别人送的蔬菜大都是土豆、洋葱这些不容易坏的蔬菜。”
在澜沧江-湄公河施工的半年时间,整个团队吃得最多的就是这两种菜。有时候为了改善伙食,也让送肉,但好几次送过来的肉都臭了。
遇险境,施工船数次被划舱
河道险滩多,暗礁也多。“有时候我们为了躲避其他船只,会被暗礁‘袭击’,船舱经常被划。”李春军回忆说,最难忘的一次是船舱被划了条1米多长的口子,“李红勇立即指挥我们向下游浅滩处行驶,当时船体都已经开始进水了,他一边指挥,一边还抱起棉被去堵进水口。”
争分夺秒地抢险,使得这次划舱有惊无险,“当时我们停靠在浅滩上,才发现发动机已经进水了。如果不及时处理,我们的船就会沉到航道里,形成新的碍航物,我们的工期也会受到影响。”
30多年来,李红勇数百次主持或参与长江、乌江、湄公河等河流的航道整治工作。他和团队安全使用炸药3000余吨、雷管44万余发,也因此被誉为“炸礁勇士”、“航运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