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掀起“IP”电影热
“IP”开发,是电影行业近来的一个热词。如今中国电影不缺钱、不缺导演、不缺人才,就缺好的项目素材,所谓“IP”,就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即知识产权。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也可以是一种流行文化。《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左耳》等青春片,都是典型的“IP”项目开发。
一个好的“IP”,可以实现小说、电视剧、电影、动漫、手游、综艺歌曲、游戏等之间的转化,获取最大利益。例如《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这样的综艺节目转化为电影,《我们结婚吧》电视剧转化为电影,此外还有游戏、小说、歌曲等拍成电影的例子,甚至连《新华字典》都可以转化成电影。而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就有着众多的“IP电影”。
小说类
陈凯歌的电影《道士下山》改编自胡浩峰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不谙世事的小道士,因为闹粮荒离开道观下了山,经历一系列事件过后,领悟了“不择手段是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的道理。这部暑期档大片是陈凯歌继《无极》后再次回归武侠题材,林志玲、张震、王宝强等明星加盟。
除了《道士下山》,改编自小说的还有科幻电影《三体》,游族影业董事长林奇透露:“《三体》是国际化创作班底,这个班底为这个片子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后期制作和特效占了全片90%。”
戏剧类
《夏洛特的烦恼》
电影《夏洛特的烦恼》则改编自开心麻花同名话剧,这也是“IP”风潮吹进电影圈后,各种艺术产品逐渐被电影化的趋势。影片讲述的是男主角人到中年消极懒惰且一事无成,却意外重返1997年改写人生的爆笑故事。据影片导演闫非透露,电影版的改编不但没有丢掉话剧中的经典包袱,还增添了许多新桥段。
歌曲类
何炅的一首《栀子花开》,是众多80后的校园毕业记忆。而从老师跨行做了主持、演员、歌手的何炅,这次又做了导演,找来李易峰和杨洋出演电影版。此外,话剧《栀子花开》也正在全国巡演。除了《栀子花开》,改编自流行歌曲的电影还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是继《同桌的你》票房大捷后,高晓松带来的自己歌曲改编的第二部电影,片方透露,这一“IP”将不只拍摄成为一部电影,同时还将推出一部网剧,并在网站上独家播出。
重庆晨报记者 董进 上海报道
对话>
“IP”如何挑选?
执行力和受众度是关键
电影营销人朱玮杰:相比好莱坞,中国电影还没出现像“美国队长”、“漫威英雄”这样的经典“IP”。由于优质资源的缺乏,国内影视行业出现了对“IP”资源的哄抢现象。之前有一个IP被卖到了500万,在我看来这是不正常的,因为每一个项目都有着自己应有的价值。我觉得,像一些玄幻、科幻的作品虽然人气很高,但改编的技术难度太大,不建议挑选。好的“IP”内容要有正能量,接近大众主流观念,拍出来更容易过审,市场接受度也更高。
“IP”如何拍摄?
导演要有创作者的骄傲
《煎饼侠》导演董成鹏:一个电影项目如何拍摄,是最关键的。不少“IP”项目的拍摄者本身就是原作者,像郭敬明拍摄的《小时代》系列,韩寒拍摄的《后会无期》等,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熟悉度高,即使在作品上进行改变,粉丝们也会理解。但倘若不是自己的作品,那么导演在进行二次创作时便会有风险和压力。
说实话,我个人其实是个反IP人士,因为不是所有东西都能IP、都能移植。作为导演不应该看到受众分析而去修改节目,应该是我出什么观众看什么,而不是观众想看什么我才做什么。我觉得导演起码应该有创作者的骄傲。
“IP”如何发行?
营销要用好音乐优势
乐视影业总裁张昭:在发行方面,“IP”电影由于有着粉丝基础,一开始就具有先天优势,不用太多的炒作和营销便能拥有较高关注度。
乐视影业曾发行过《小时代》、《何以笙箫默》等“IP”项目,这次又带来了根据高晓松的歌曲《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改编的同名电影,我们采用的是把音乐和电影相结合的营销方式。音乐能给“IP”电影锦上添花,迅速拓宽宣传途径,物美价廉,音乐在电影营销中预算不大,关键是怎么能够把它用好,真能够打动人心。
相关>
中影和长影都在上影节期间发布今年的战略计划。中影掀开了8部电影的面纱,其中包括翻拍自美国同名爱情喜剧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以及还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3D影片《大轰炸》等;今年也是长影成立70周年,长影将重新拍摄《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刘三姐》等经典影片。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颁出
昨晚,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内华彩落幕。作为中国电影圈最透明的一次评奖,《十二公民》在76位特别评委团的票选中,囊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五项大奖,成为大赢家。杨子姗凭借《重返20岁》里的演出,问鼎传媒大奖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