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花竹村:石榴林变脆李林 贫困户增产又增收

05.04.2020  07:30

苗木公司派人到巫山双龙镇花竹村收购石榴树。(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巫山双龙镇花竹村,离脱贫户聂章华家不远的山坡上,新栽的脆李苗刚刚抽出新芽。这里原是一片废弃的石榴树林,聂章华将其流转过来,发展脆李。“本以为挖出的石榴树只能当柴烧,没想到,政府帮忙联系到买家,这又让我们多了笔收入。”果林下,聂章华的儿子聂海一边察看幼苗长势,一边高兴地说。

这几年,得益于脱贫攻坚惠民政策,聂章华一家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儿子聂海还成为村里脆李产业的技术骨干,带领村民脱贫增收。

流转石榴林种脆李

聂章华流转的这片石榴林是十几年前村里引入农业公司发展的特色产业,但由于疏于管护,石榴树虽然长得枝繁叶茂,结出的果实却小而苦涩,经济效益低下。

能长出石榴树的土地也适宜脆李生长。”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年底,聂章华向银行申请到5万元扶贫免息贷款,再凑上自己这几年的积蓄,他将果林流转了过来。可看着一棵棵两三米高的石榴树,聂章华犯难了。挖树、整地、栽种脆李苗……他请人帮忙,每天的成本就在2000元左右,而石榴树在当地卖不起价,对刚刚脱贫的聂章华而言,这笔劳务费算是不小的开支。

老聂,挖出的石榴树怎么处置呀?”一次,“第一书记”李言带着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聂章华家中走访,问起石榴树的用途,聂章华微微叹了口气:“没人要就只能当柴烧了!”想着十几年的壮树却只能当做柴禾,驻村扶贫工作队也甚觉可惜。

驻村工作队为石榴林找“婆家

如何变废为宝,让挖掉的石榴树也能为村民增收?

通过进一步走访,驻村工作队得知,虽然这片石榴林结出的果子口感不好,但却极具观赏价值:春天,石榴花开,火红的花朵映得漫山遍野红艳似火,煞是好看;秋天,石榴成熟,金黄色的果子缀满枝头,又给人以丰收的喜悦。驻村扶贫工作队反复思考,决定从苗木公司入手,给这200亩石榴林“找婆家”。

然而,石榴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观树,驻村工作队一连联系了好几家苗木公司,都被婉言拒绝。“我们甚至利用休息时间,跑到重庆望海花市找买家,几位有意向的老板听说要去巫山拉苗子,都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李言回忆道。直到去年12月,李言接到一个四川温江苗木场老板打来的电话,老板名叫邓长洪,正需要收购一批石榴树。经工作队牵线搭桥,邓长洪认识了聂章华,去年12月底,他还专门跑来花竹村考察。

这片石榴树正是我所需要的丛生林,其树形、树貌都正合我意。”邓长洪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在得知这片石榴林的主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后,他又主动调高了价格,以每棵130元的收购价与聂章海签订了协议。

大户示范助力脆李发展

受疫情影响,直到今年3月,邓长洪才从村里拉走了第一批苗木。聂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第一批石榴树一共有700多棵,为他们一家带来近十万元的收入。“而按照协议,今年冬季,公司还要来村里收购第二批苗木。”聂海高兴地说。

整地、移栽、施肥……石榴林被挖走后,聂海又忙着种植脆李。“多亏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才帮忙解决了难题。趁着春暖花开,我也得赶快行动起来,为产业发展出一份力。”果林下,聂海挥锹抡锄,干劲十足。

事实上,在此之前,聂章华一家就发展了400余亩脆李,聂海做为村里培养的技术骨干,在管护好自家脆李园的同时,还为村里其他贫困户提供技术帮扶。

俗话说,果树“三分种,七分管”。过去,贫困户张远奎种植的脆李树总爱“生病”,结出的果子又小又涩,卖不起价,聂海听说后,亲自上门手把手教他给果树修枝、剪枝,冬季又督促他给树干刷白除菌。“多亏聂海传授技术,果树才越长越壮。”张远奎告诉记者,去年,脆李亩产达3000多斤,他实现纯收入十余万元。

而对于62岁的贫困户杨诗保而言,要不是聂章华一家带头,他也没想过种植脆李。“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驻村干部就上门动员我发展脆李,可种了一辈子‘三大坨’,我和村民们只觉得这填不饱肚子的果子种了没啥用。”杨诗保感慨道:“直到聂章华家的果园开始成熟,脆李每斤能卖到6元,看得‘心痒痒’,我才开始种植。”这几年,杨诗保陆续种植了5亩脆李,加上就近务工的收入,他早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据了解,通过大户示范,目前,花竹村已发展1580亩脆李,共带动全村63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下一步,我们还将助推农旅融合发展,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的乡村旅游格局。”李言说。

重庆日报记者 左黎韵 

原标题:巫山花竹村:石榴林变脆李林 贫困户增产又增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