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近年,荣昌区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创新职业教育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度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明显增强。
第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办学机制
一是主动调整办学功能格局。在发挥已有国民教育功能基础上,加快发展中职学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功能,提升技能培训市场贡献率,逐步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并重的办学新格局。二是实施“双元制”。通过实施引校入企、引企入校、校企一体模式,建立健全学校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参与学校办学的双元机制。通过引校入企,实现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目前已与102家企业成功合作。通过引企入校,已建成SMT生产性教学基地、汽车综合服务实训基地、畜牧饲养场及学生创业基地,并完善模具、数控、畜牧等12个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逐渐建成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等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目前区职教中心“畜牧兽医”“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被市教委分别列为“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双基地立项项目”和“2018年度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第二,切合产业转型新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一是加快专业转型。停办园林专业,积极开展电子技术应用、模具、数控等传统优势专业向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方向转型。二是开设新兴专业。围绕荣昌国家级高新区及货运机场项目建设,成功申办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无人机应用与维修专业;结合荣昌陶产业发展,成功申办民族工艺制作专业。三是做优特色专业。充分利用荣昌畜牧产业优势,以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为依托,以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为契机,借助重庆市畜科院科研平台,着力打造畜牧兽医专业,每年为基层畜牧站输送中级技术员110余名,该专业目前已获批重庆市骨干紧缺专业,并拟向智慧畜牧方向转型。
第三,拓展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实施订单培养。根据各企业用工情况,校企双方可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通过“订单班”“冠名班”等方式,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和课程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有条件的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实习教学设施设备或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或设立学生专项奖学金等,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可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目前区职教中心与海尔公司合作,常年开设“海尔订单班”,涉及机电、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就业率100%,今年已招收47人。二是开展顶岗实习。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各中职学校安排对应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以“准员工”身份顶岗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完成毕业设计,为就业铺设道路。截止目前,区属中职学校已与119家企业开展合作。
第四,开发职业教育研训新项目,提高服务企业能力
一是实施联合研发。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流程等研发,建立良好双方支援体系,承担行业企业生产、资讯、技术服务20项,区职教中心20位教师外聘为行业企业技术顾问和培训专家。二是开展职工培训。主动对接荣昌高新区、人力社保局、农委等部门,利用学校师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涵盖“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三大板块项目培训,涉及维修电工、育婴员、还乡大学生毕业生GYB创业、SYB电商创业、粮食种植等11个项目,年均培训1700余人。
第五,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新举措,建设优质职教师资
一是校企人才互派。鼓励企业高级技能人才到中职学校兼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鼓励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到企业兼任技术顾问,弥补校企人才资源弱势。有条件的企业可主动邀请、吸纳中职学校教师开展行业、企业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目前已与澳龙生物、富士康鸿滕科技等10家企业开展人员互派,深度合作,实现共赢。二是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利用高校、企业、专业机构三大平台,围绕师德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教育技术、“四新”五大主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扎实开展“培训、研修、实践、考察、总结”五项工作。全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名师1人,市、区级名师3人、骨干教师23人,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双师型教师105人, 以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引领,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