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将打造百亿“非遗”文化产业 助农民创业致富

02.09.2015  15:04

    在外“漂荡”16年后,钟鸣在2012年又回到了重庆市荣昌区的安富镇。安富曾经是闻名中外的“陶都”,出产跻身全国“四大名陶”的荣昌工艺美术陶。在镇上新建成的荣昌安富陶都博物馆,钟鸣和另外20来个工艺美术师都建立了陶艺工作室,平均每个工作室每年成交额在200万元左右。

    荣昌有1250余年的建县史,荣昌境内原有始于汉代的夏布、始于宋代的安陶和始于明代的荣昌折扇。各地移民融合外来技术与本土工艺,逐渐使“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罄”的安陶蜚声国内外,将号称“天然纤维之王”的夏布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到清中晚期,荣昌折扇已与苏杭折扇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扇。夏布、折扇和陶器也成为荣昌拥有的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近年来实施的文化强区战略中,荣昌以国家级“非遗”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建立了荣昌夏布折扇创意产业园和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针对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创新能力较差、人才队伍较弱等问题,区委区政府着力建设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重点发展陶文化产业、夏布创意产业和文化用品产业等三大文化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通过“借脑借力”和“以人兴文”战略,荣昌培优、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文化名家和文化产业人才,也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前来拓展新兴文化产业。云宝夏布有限公司董事长姜荣与清华美院艺术家合作,在2009年创作了国内首幅夏布画。公司主导创作的茶汤染色夏布双面绘画和夏布双面四联屏,分别于去年和今年获得重庆工艺美术金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据姜荣介绍,2014年,仅荣昌夏布就获得了6个国家专利。

    “非遗”还是当地农民创业致富的文化资源。在盘龙镇返乡农民工夏布微企孵化园,返乡农民工在孵化园创办了93家微型企业,每年产值超过1亿元。到2014年,盘龙镇夏布产业的年产值已达2.12亿元。“有人说文化‘不走高端就走民间’,我们是‘既走高端又走民间’,既注重以创新引领文化产业,又坚持立足地域、贴近生活、回归家庭。我们打造的是‘回归家庭’的文化产业。”荣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天智介绍,到2013年年底,全区已有文化企业388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文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9亿元,“荣昌夏布”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商标。通过荣昌本土文化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预计到2017年全区文化产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记者 张国圣)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