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张仕碧:传统手工的现代坚守
荣昌张仕碧:传统手工的现代坚守
——渐渐消失的竹席编织手艺
曾经的竹席、竹篮、竹椅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线,成了记忆里尘封的“古董”,这也压缩了竹制品编织人的生存空间。如今,掌握纯手工竹席编织技术的人越来越少,张仕碧是少数人中的一个,她依然坚守着这份传统手艺。
自幼编竹席支撑一个家
自8岁开始,张仕碧就与编竹席为伴,跟着父亲编席,成为了一名编席匠。每年的阳历三月左右,张仕碧就会和父亲一起去山上砍竹子,当地竹子颇多,编织竹席也成了当地的一项传统手艺。通常情况下,编织一床1.8米长的竹席至少要花费整整3天的功夫。
“那个时候一床竹席也就3块钱左右。”张仕碧回忆说,家里兄弟姐妹很多,家庭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帮助家里编竹席赚点钱确实能给家庭减少一些负担,而这一编就是四十多年,如今张仕碧已经52岁。
然而,让她尴尬的是,随着机械化的发展,许多人选择外出务工,本地编席的人越来越少,加上电扇、空调等新式制冷设备的更新普及,这项传统手艺早已“昔颜不再”。
一张手工竹席可睡30年
“我编的竹席是纯天然绿色竹席,从竹子的挑选、锯断、切片到编织、打磨都是自己亲自动手。人们花钱买我编的竹席,我就要对大家的健康负责。”张仕碧说,虽然是小小的一张竹席,工序却相当复杂。
制作了几十年的张仕碧编席动作已经相当娴熟——配篾、打格、送篾、压格。“唰-唰-唰”,一个个细薄而柔软的竹篾在张仕碧的手中依次嵌入席面,十个手指灵活又欢快的翻动着。
“选用最柔软的上四层竹篾,且经过刮节、去黄皮层、去青、去边等工序完成的竹席,透着竹子的淡淡幽香,且清爽不粘皮肤,透气性好,经久耐用,是避暑的好材料。”看着自己一点点精心编织起来的竹席,张仕碧不自觉地打起了“小广告”。
“用竹子编织的竹席通气、吸湿、清凉,而且耐用,这样一张竹席睡上30年没有问题。每年夏季,很多人前来购买竹席。”张仕碧说。
张仕碧介绍,使用竹席时,要特别注意对竹席进行保养。新竹席最好在阳光下晒一晒(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反复拍打几次,再用温水拭去灰尘,放在阴凉处晾一下更好。第二年重新使用的竹席,要用消毒水擦拭一遍,用温水滤干,然后放在阴凉处。每天使用过的竹席沾有汗迹或灰尘,使用前都应当用温水擦拭一遍。
手艺是练心 传承有困难
“做竹席需要慢工出细活,一天10小时左右的工作是‘静功’,现在年轻人很难坚持下来。”张仕碧说,以编织竹席为例,一般要蹲在地上,每天少则三四小时,多则八九小时,特别辛苦。
“如果有人真心愿意学,我肯定会用心带他。”张仕碧说,根据她的了解,该项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技艺传承的困境,市场不断萎缩,关注度越来越低,如今手工艺店越来越少,甚至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传统手工艺家传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少,手工艺收入不高,一些艺人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老行当,最重要的是一些手工艺人自己也不希望孩子像他们一样靠手艺吃饭,家族传承断档的情况已迫在眉睫。
“其实只要做得好,手工竹席还是很有市场的。”张仕碧说,老话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自己编竹席的手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定制竹席,在张仕碧的眼中,现在市场上藤席、牛皮席、麻将席虽然好看,但睡起来肯定没有传统的竹席舒服。张仕碧对自己编织的“艺术品”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