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张晓娇:种蘑菇的80后女大学生年收入150万

23.12.2014  20:40

  荣昌张晓娇:种蘑菇的80后女大学生年收入150万

30岁,青春靓丽,更多的是比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干练。摘菇、分类、装筐……每天清晨不到7点,张晓娇就已安排好工人,将新鲜平菇装车送往县城的超市。8年来,从她棚里卖出的食用菌能堆成一座大山,而她,也成为当地有名的种菇姑娘。  

种植蘑菇 是传承更是创业

张晓娇有份稳定的工作,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2005年大学毕业后,她便只身去了广东打工。一年后,她放弃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回到家乡办起了一家蘑菇厂。

      张晓娇原本也可以顶父亲的班,在国企做销售,还有许多出国的机会,但她都放弃了。“我选择回乡创业,就是要把家族产业做得更好,在我人生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张晓娇坚定地说出当年的想法。
          因为父亲是1982年中国引进食用菌种植后的第一批培训班学员,近30年的种植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创业的路上能帮她一把。张晓娇说干就干,用自己的积蓄,加上从亲朋好友处借的钱,建起一个40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小基地。

两次停产 是打击更是历练

  创业初期,日产量几十斤的平菇总能一抢而空。产量上去后,销售就出现了问题,她被迫停产。

  09年初,荣昌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聪慧的她顺势而为,专做菌种培育,为其他食用菌生产者提供种源。她生产的60万瓶菌种,盈利近50万元,“总算挖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张晓娇笑了。

  倔强的张晓娇用她人生的第一桶金扩建厂房、添置设备、扩大销量。但天不遂人愿,平菇大批量上市后,价格不涨反跌,生产越多亏得也越多。她被迫二次停产。

两次危机使张晓娇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她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法,终于从困境中挣扎出来。两次失败使张晓娇更加成熟和冷静。

              四招特技 是尝试更是成功

重庆润蕈食用菌有限公司里办公区、生产区和休闲区功能划分明确,翠竹相伴,鲜花点缀,清风徐徐,仿如世外桃源。作为80年后的大学生,善于学习的理念让勤奋的她如虎添翼。

      特技一 设备好是硬道理。“这是我们装好的菌包,要通过高温锅炉灭菌,这样的杀菌方法,蘑菇成活率高,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降低能耗,提高劳动效率。以前没有使用高温锅炉时,我们采用蜂窝煤烧炉来灭菌,成活率低,口感也不好。”因此,她的菌包合格率高,也杜绝了有毒药品的使用,保证生产的食用菌健康、环保。

特技二 菌包里面有秘密。“我的菌包存放占了公司的大量空间,是因为我能控制菌包的生产。”张晓娇的菌包用玉米粉、麦麸等粮食作添加,用有机营养成分代替化肥使用,再加上高温来菌,统一编号放在库房的木架上。按批加温、浇水、生产,按需供应,摆脱市场牵制。今年,她的平菇批发价格保持在3元以上,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特技三 注册商标享专利。2012年,张晓娇申请的“岚峰林”商标获得批准。因为有了商标,她的食用菌顺利入驻县城多家超市,订单产业让她不再为市场奔波,能一门心思地扩大生产。现在,她的食用菌日均产量达1500斤,月产值10万元以上,已带动40多户村民共同种植蘑菇。

特技四 错时上市创新品。冬季是种植蘑菇的好时节,也是蘑菇销量最高季。张晓娇采用订单种植,别人家的蘑菇大量上市时,她就开始种植蘑菇,等别人卖完时,她的蘑菇就能大量上市。“谁家先种、谁家后种,黑板上都写得一清二楚,不仅种时不再需要提价抢雇工,蘑菇采收期也相互错开,避开了收货高峰。”最近,她成功培育出了杏鲍菇、金针菇、木耳等阳台种植品种。漂亮的花盆里放入蘑菇包,并填充了足量的稻草、木屑等菌料,买回家养段时间就能见到蘑菇一天天长大了。

    走出国门 是展望更是规划

  “种植蘑菇和菌种,年入150万不成问题。”企业的蓬勃发展并没有让这位“80后”的女大学生满足。“我想将食用菌种植,从现在的作坊式,发展成为生产规范化、产业规模化、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正规农业产业,”她说,“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将深加工纳入生产线。争取引进投资,申请外贸资格、开辟国际市场。”